第421部分 (第1/4页)

座昭国第二大商都、并且很有可能是将来繁盛程度超越第一大都城的帝临之都沐浴在均匀的阳光下,不仅是城中的花木建设生长速度愈发喜人,城中的居民们大多脸上也丰富了一些喜意。半面临海又以商业繁荣为主要进步方式的京都,即将迎来他每一年都将开启的春季海运。…

朝廷主持京都国航面向百姓敞开的物流大门,每年共有两趟,固定在春末夏初交接的时节,以及秋末时节。这两个时间段因气候温和而适合海运,而秋季海运主要流出百姓一年收成的总和,春季海运则主旨在清空积存。所以若有因为气候和虫灾原因导致收成延期,错过秋季海运,百姓们也不用太担心,只要保存得当,还有春季海运可以补偿。

世上不缺穷人,亦不缺贫穷多灾的国家,昭国主办的海航队在这两大关系到强国富民策略的外贸活动开始之前,都会花较长时间去海外转一圈,搜集这类信息,记录和商洽他们的需求。并且,国航这么做已经有几年的经验了,一直都没遇到什么大的挫折,这也让京都百姓对国航商贸活动积累了越来越厚重的信任。

所以,每当春季海运的日子差不多近了时,准备参与的京中百姓就开始准备起来 。大型商运在仓库管理的问题上都十分考究,其中账目方面可以由人控制,但在货物存放问题上,有时候却得问天。

春天里,很多东西本来就经不住存放,载货船行过海上时,在潮湿的环境里,货品更容易出问题。所以在春季海运开始前那段日子,晴朗的天气无疑是自然给予海运最大的助力,因为人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代替日光的干燥力量和效果。稻谷、小麦、棉麻、丝织等等人类生存的必须品,无论是直接暴晒还是阴凉晾干,都是可以助其延长存放时间的。

天空放晴的第二天,街面和路面上的渍水也渐渐干了,人们的出行也比前几天方便很多。街道上的行人多了起来,而他们正在做的活计也大抵一致,无非就是挑着担子,拖着板车,急匆匆地进城出城,都在为自家囤货送去京都国航海运局之前做最后一遍的整理。

在这样一派忙碌的气氛中,从京都正北门走入城内的一个老人家就显得有些奇特了。

这老人家约摸花甲年岁,两手空空却步履奇慢。看他的衣着,虽然不是华丽无比,但也算材质精细,他看起来不似清寒人家。但身边也没带一个随从。从忙碌的人群中走出,他免不了要被担着货的人碰撞到,然而无论是撞到他的人主动道歉,还是不耐烦的朝他撒气。他都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老人家孤零零、慢吞吞,表情有些木然的行过数条安静街道,最后在城北一处宅院门口停下。直至此时,他的眼中神情终于有了一丝活动,却也只是沉默着抬头看了一眼门楣上挂着的两字牌匾。

“严府。”

半开着的府门内,已经有两名门丁迎了上来。看见站在门口没挪步的那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神情,还没走近就热情的喊出了声。

“太老爷回来啦!”

…………

严广回家了。

他出门去时,京都还在下雨。过了两天后他才回来,正好天也放晴了。严府里担心了几天的人们地心也晴了。

但严广的心却没法晴得太好。家里的事。以及家以外的事。让他这几天内外煎熬,心神憔悴。

面对门丁的热情相迎,严广只是动了动眼光。没有说什么。两个门丁看得出太老爷的精神状态,比之平时实在差了不少,他们有些担心,可当他们想帮忙做点什么时,感觉都无处可以插手。他们惊讶的发现,两天前太老爷出门时背着的药箱此时不知道去哪里了。…

且不说太老爷平时做事风格严谨,从没有丢失过什么东西的经历,当然这是作为一个顶级医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只说那药箱里东西何其珍贵与复杂,寻常人抢去了也没用,也没人会抢那没法直接换钱的东西。太老爷的样子也不想是被谁抢了,可是……他若是要使用或赠送,面对何人他才要这么全盘付出呢?

两名门丁关上宅院大门后,就满心疑惑的跟在严广身后,但绝对不敢多问什么。

行过前院,至中院回廊上时,严广就看见了院中跪着一个人。

这个人严广很熟悉,熟悉到只看他挺直的背,就知道他是谁。

严广侧头对身后跟着的两名门丁说道:“去厨房叫顾大娘煮碗热汤来,再让厨房快点烧两桶热水。”

两门丁连忙点头应声,转身急步向厨房方向走去。但这二人没走出多远,其中一人又转身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