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部分 (第1/4页)

梁国重商,雁国重军制,至于现在诞生时间还不太长的南昭朝廷,目前看来是将南周的大综合特色继承了七八成。

其实前朝施用的国策于社稷民生上并没有太大失误,只是当局者自己犯浑要‘拆家’,那便是一块铁板也得被他们自己整出窟窿来。

梁国建国也有一百多年了,然而燕家商会真正开始纵横于广阔的南北大陆上,算起来全部历程也只是体现在一代人身上。而若要推衍一番,即便燕家是在梁国发家的,那大抵也是沾了他国特长的缘故。

梁国只是给燕家立业发家提供了制度上的顺水方便,这本来就是梁国的国朝特色,但这不表示梁国国主以君权特别照顾过燕家。而燕家聚敛的山般财富,还是他们燕家自个儿的私人资产,与梁国国库储备不沾关系。

以平面视角来看,燕家发家之时,南周正在走最后一段的下坡路。流民遍野,战火四起。在那段年月里,即便燕家祖上不在意南周昌农而贬商,硬要在南周的地域上扎根。那便如一场必败的豪赌,绝对是不可能为之的。

现今南周已溃亡,新生的南昭朝廷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燕家才开始在这片地域上做生意。生意事重和气生财,在这片渐趋和平的领土上,燕家的生意迅速扩张开来。

虽然燕家总办事处仍然还驻在小梁国,然而南昭君主却没有对此表现出某种敏感态度,除了因为南昭君主对商道很有兴趣,也是考虑过燕家发家起源的。小梁国对于燕家来说,是近乎故乡的存在。即便在以后,燕家商会可能要全部搬迁到南昭境内,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忘了娘家人。

另外,燕家一直一贯的保持商人该有的姿态和原则,丝毫不眷恋权术。也是给南昭君主留下一颗定心丸。

南昭君主除了总管全*政,在商道上也留了一手,带领一群京商,总揽了南昭唯一的东海海运。陆地上的生意,南昭君主对燕家放手得非常大方,但惟独海运这一块,虽然涉及面似乎不大。但却是丝毫不肯让燕家插手的。

对此燕家是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他们似乎是‘忘记’了这个领域里的生意。

燕家与南昭君主接触了将近十年,南昭君主只表态过一次,而燕家从此连试探性的举动都没有过。不仅如此,连与海运近乎有染的漕运。燕家都没有沾手过,极度纯粹的只是商行陆路。

因为发家之地在梁国,所以燕家除了商会总办事处设立在梁国地域内,燕家的族亲也都在梁国。

南昭国土虽广阔,是小梁国的数倍。但燕家在南昭地域上的活动,还是比较纯粹的只为商事。即便燕家在南昭结交有一些朋友,也都是生意上的朋友。

燕家极少因朋友之事而干扰他们家的商事运作,在这两个方面上,他们家都是划得很开在做。与他们家有生意上来往的人,都是知道这一点,并比较赞同支持的。

可在今天,燕家商队中例外的穿插了三辆旅车进来,而为了等这三辆迟迟到来的非商用旅车,整个燕家商队在城门口停滞了将近一个时辰。

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利润,这是商道中很犀利的一条,那么,会是谁让燕家做出这样的牺牲?车中坐的会是谁呢?燕家在京都还会有什么值得如此劳驾的朋友呢?…

……

……

南昭京都的拥堵,大抵算是一种闹中繁华。

然而此时在相距千里之外的青川王都,又是另一番场景。

烟火冲天,夹杂着刀兵砍伐喝令声,血的腥气,染上了刺眼的红艳,涂得地上、残垣上、麻袋上……到处都是。

莫叶不知道夜尽墨那家伙是不是误食疯狗肉,染了什么瘟症上头,竟把再劫青川王都东大仓的时间,定在了午饭后!像这种事,虽说算不上纯粹的义举,但以少敌多是很明显的事情,莫叶不相信以夜尽墨的头脑,会拎不清这件事里头的利弊双方。

再怎么着,在月黑风高夜行动,总比明日晃目的大白天要稳妥些吧?!

莫叶可不相信,这位山寨二当家是因为在此之前连抢几笔成功,才壮出了这等蠢人胆量。

只是夜尽墨并没有留给莫叶多少思考时间。当她午休了小半个时辰,脑海里还残留着些许睡意,刚刚醒来时,山寨里的众匪徒已经派出去了一半。向来以冷静多智自居的二当家,竟已经带头跑到最前头去了。

山寨老大也都有些急了,莫叶虽然心觉蹊跷,却也不敢耽搁,连忙匆匆收拾,跟随前往。

而当莫叶随山寨大当家项东流那一队人,按照前几天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