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部分 (第1/4页)

————

得知二皇子的病情反复,太医局里一起来了三名御医。

按照常例,皇子身体抱恙,倒也不必一次使动太医局里这么多医师。比起前朝,现年新朝里的太医局算是人员‘精’简得厉害。主要出诊的御医只有九个人,三年前因故又去掉了三员,后来一直也没填补上,所以九医之列实际在岗只有六人。这六人各司其职,每天的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医官不同于其它职司的官员,许多事不能靠口头吩咐就成。太医局里的生员、‘药’童至多能做些照方抓‘药’、熬制、送‘药’的事,至于病人的脉象、气‘色’等等问题,都需要医官亲自前往探视。

就说去一趟宣威将军府,一个来回再加上诊疗耗费的时间,能占用一位御医三个多时辰,几乎就等于将一名御医一天里当值的时间用去了一半。老将军早年在战场上立下卓越功勋,参与了南昭建朝历程里一个重要的步骤,对于他的陈年旧伤复发,皇帝特派九医之列中的一人专职料理,在最近这几天里,太医局中实际上就只有五名御医坐守了。

皇帝当然也知道如今太医局因为人员过度‘精’简,日常工作量几乎又翻一倍,所以有条旨意早就下达过。哪怕是皇亲国戚调使御医,也只能一次去一人,对生员的同行人数倒没有硬的限制标准。…

其实皇帝会这么拟定旨意,也不止是考虑到为了给太医局减轻负担。对于大部分病症,能晋升至九医之列的这几名医师都足矣独自应对,无必要多医会诊。何况对于寻常病例,若参与医治的医师平白多出几人,可能还会产生对于治疗无益的意见分歧。

锦衣‘玉’食,生活在秩序安定的京都里的贵族们,生病的原因无非就那几种——对于这一点,连众位御医也已各自有了一番备录,常常被某府急火焚天似的请去,最后诊出的病因、开出的‘药’方其实都是老一套——又不是人人都像三年前玩火的那位,明明是无比冷静的‘性’子,但稍微一有动作,就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半条 。

今天为给深居宫中的二皇子诊治,一下使动了太医局的三名御医,几乎把局中主干医师全耗进去了,这除了是因为殿下的病情的确转变得颇为严重,还因为这三人里头,有两人本来在此以前就参与了为殿下诊病之事。对于殿下的伤情忽然加重,这二人是脱不开责任的。

但具体的说,像这二位一样脱不开责任的御医,应该还有第三人,并且很可能他要为此担的责任还是三人当中最重的,但他反而没有过来。

太医局名列九医之内的那几个御医,医技能力大致持平,若要说区别,主要在于擅长的领域略有偏移。譬如这几位医师都习得了银针刺‘穴’之能,但要说真正的‘精’专者,也就一位祖上五代都专研人体经络‘穴’眼诀窍的华医师。而若要再论草本入‘药’论大成者,华医师又绝难比的过那位将“猴蒲草”加入金疮‘药’的陈姓御医。

在金疮‘药’中加入“猴蒲草”的手法,曾挽救过许许多多上阵兵卒的生命。“猴蒲草”的确有加速外伤愈合的优秀效用,而外伤愈合的速度越快一分,就越能多避开一分伤势恶化的危险。

至于这种‘药’草的那点致使人体发热的不良作用,战场兵卒哪有那么多的考虑,体质强韧的兵卒都可以直接忽略这一点不适了。

昨夜被请到华阳宫来的那位御医说的那番话,其实也不能全算是在为陈御医说情,使用“猴蒲草”的安全程度,的确已经等于间接用上千兵卒的身体试验过了,也并未出过什么问题。至于用在二皇子身上怎么就偏偏出问题了,这问题的根源应该不在‘药’身上,而在于陈御医的疏失。

昨天傍晚他本该考虑到的,这位皇子体质过于虚弱,稍微对身体刺‘激’大一些的‘药’物,都要慎于使用。他疏失了这一点,除了因为他当时注意力大部分放在了皇帝身上,还因为他已经许久没有考虑过“猴蒲草”的那一丁点儿风险作用。

对于‘药’理,每一项作用都有它存在的考虑,不能因为人的遗忘而否认其存在的定律。而为了这一点点几可忽略掉的‘药’理,陈御医恐怕难避罪责。

但恐怕只有二皇子自己心里清楚,他的伤病一夜变重,真正原因是什么。

从大的角度来看此事,陈御医以及“猴蒲草”都是无辜的。

————

除了前几天一直主要负责治疗二皇子手上剑伤的赵御医,以及昨晚来过的那位冯御医,同行而来的第三位正是那擅长施针的华御医。

华施闲共用了十数根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