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部分 (第1/4页)

虽然王泓没有王哲那样与阮洛相熟,但也不是全然陌生。走到房‘门’口,王泓看着微怔的阮洛,只轻声说道:“跟我来。”

……

到了叶府会客厅,在王泓的首肯下,两个年纪相近的年轻人平坐一桌。王泓把随身‘侍’卫都遣到‘门’外,阮洛的心神也稍微冷静下来一些。

得知叶正名坠马的过程,阮洛惊讶之余,心底又是十分疑‘惑’。

王泓从他眼中看出了那份疑‘惑’,开口说道:“你也觉得很奇怪,对吗?”

阮洛沉默片刻,叶家情势变化太快,他脑子里也有些‘乱’,想不到更妥当的答复,便只答了一个字:“是。”

“此事,必查。”王泓叹了口气。看向阮洛,他在稍许沉‘吟’之后,又缓缓说道:“我朝在建朝之初,令尊的智慧功绩,能当首席谋士之名。所以,本宫现在想向他唯一的后嗣讨教一个问题。”

阮洛听出王泓语气里的变化,已经不能再安坐如初,立即站起身来。

王泓抬了抬手,又道:“不必拘礼,你务必什么都不要考虑,只考虑我想问的这个问题。”

阮洛揖手道:“草民无能继承家父智谋,但一定会尽自己所能,为殿下佐思。”

王泓深深叹了口气,然后轻声说道:“一个不恋功名利禄,现在似乎也没了活下去的信念,该如何留住他呢?”

阮洛眉头突跳了一下,失声道:“殿下指的是……”

……

在长达一年时间的练习过程里,莫叶得到了两类人的爱憎。

有游‘吟’诗人,时常能看见一抹倩影在落叶中“起舞”,灵感涌现作诗篇。然而等他们想要靠近看个仔细时,总是与那舞叶佳人失之一臂。

后来这些诗人也渐渐想通了一个道理,或许近看不如远观,或许妙人儿得来反而失韵味。他们在远处看着,可以一直持有这种飘渺灵动的感觉,那妙人儿也能时时到来,舞姿现出真自然。

而京都郊野乡村里的孩童,则非常讨厌一个人。

她总在他们‘诱’食捕鸟的时候出现,惊散他们等候已久的猎物,偏偏他们当中弹弓玩得最强的孩子王,竟一次都没有打中她,惩戒不到她。

虽然她后来也主动帮他们捕鸟,但她每次只捕一只。虽然一羽未损的鸟儿很讨丫头欢心,但那哪里够他们一群孩子解闷?而且大家的爱好都很一致,意见也很明确,他们更喜欢用弹弓将鸟从树枝上直接‘射’下来时的那种成就感。

……

伍书在与她对练时,更考验她的应变能力,而她自己在落叶雀群中练习时,几百天里次数逾千遍地练习,磨练的虽然是基本功,却将她的眼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凝聚打磨到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高度。

对于她的这种进步,伍书在平时与她的对练过程里,也已经能感受得到了 。

但伍书只是有这些感受,并欣于见到莫叶的刻苦,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武学招式,其实最原始的萌芽源发于日常劳动,这种技巧也会遵循勤能生巧的规律,而武学又是人类智慧所创造,所以在熟练到一定层面的时候,是可以窥见玄妙,无师自通的。…

伍书不教莫叶投‘射’暗器的诀妙,莫叶难道就不会自己学么?她口头上虽然对伍书的决定没有异议,但当伍书布置下来的练习任务被她轻易就可以完成时,她的头脑便开始了一种新的运作。

智慧源自劳动,只要人的心神还有活力,即便是在日复一日的固定活动里,偶尔也能窥得诀窍。

当莫叶小臂挎着的竹篮被她‘揉’成碎渣时,伍书站得虽然还有十数步远,看见这一幕的他却已隐隐感觉到了不妙。还好他跑得比莫叶快,躲过了大部分竹篾质的飞针,但莫叶以量取胜,仍能让伍书中了几招。

……

从刚练功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时间。

虽然莫叶练功内容多为盘膝吐纳,但有《乾照经》经义调动气通经络,温养四肢百骸,外加上她也一直没有停过长跑、登山、击拳一类的简单动作练习,磨练体能和骨骼,今时十三岁的她,已与三年前刚入京时的她,无论从身高、体力还是‘精’神上,都发生了截然改变。

三年前的她,连拿菜刀剁‘肉’骨头的劲都欠奉。现在的她,虽然也没有做厨娘,但在程戌的杂货铺后院,那个用草绳捆扎的供莫叶打拳的人偶,几乎不到半个月就要换新一遍。

这些体能练习也增加了莫叶的食量,不过宋宅的伙食对她一直都是有求必应,甚至是主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