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部分 (第1/4页)

知道这个评估团队存在的人应该会忍不住唏嘘。南昭这位皇帝陛下可以说是数百年来坐过龙椅的人当中最爱钱的一位。不过,这位皇帝因爱钱所生的行为好像与贪念这种卑劣性格无关。他是在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地赚钱,拿出治国的精力无比勤奋地在赚钱,他操持的社稷大业中,差不多有三成跟经商赚钱有关。…

只是,让人费解的地方也在于此。

身为一国主君,在自己的领地上可以呼风唤雨,近乎无所不能。大多数君王没有天天泡在银子堆里,正是因为他们如果要钱花,似乎只要张嘴说一声就够了。

有哪个皇帝做得像当今天子这样,如此辛苦的四处扒钱?

他要赚取如此庞大的银色石头做什么呢?

他平时的生活看上去并不奢侈,为国朝民生建设而投入的财物支出的确很大,但还是没有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六成,剩下的那一半去了哪里?莫非他现在就开始在打算为百年之后的陵寝问题大行建设之事?

这样的猜测论调如果泄露出去,在民间传播开来,恐怕会引起诸多非议,但好在知道国朝财政收支比例的官员只有那么几位,只要他们别多嘴瞎嚷,便各自相安无事。

当然,能够接触到国朝核心账目的几位官员,自然是从一开始就经受了皇帝审查的。如今不论是他们于朝堂上所在的位置,还是生活的结构,都隐隐给他们划好了活动的方格。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嘴欠”,那就等于是给自己找难受了。

不过,无论明里暗里对天子大做敛财之事的论调怎么讲,至少目前这位皇帝的能力与品格都可算无可挑剔的了,跟着这样一位人君做事,总是利大于弊的,总比旧朝那位皇帝强上不少。至于几十年过后朝局风向如何变化,任谁现在就操心这个未免过于闲得慌了。真正掌握实权的人更喜欢多做少说,因为没人现在就闲得嘴痒大肆谈道这方面的事,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也是因此,关于阮洛近乎全资帮助余用的这件事,纵使有商界资深人士觉出了异样,却再无法深究一步。

怪则怪矣,就是无人道出所以然来。

而没有这番觉察的商人就没有这些思虑不透彻的烦恼了,他们只会羡慕以及嫉妒余用的好运气。倒是没什么人因此性格怪癖的恨上了余用,因为在家业崛起之前,余用过的清苦日子实在是太漫长了,与前期这些经历相衬,他这人生下半段终于有了点起色,便有了些顺理成章的意思。

尽管这世上投机取巧也能获得成功的人不在少数,但不需要说教宣传,即能够自然而然获得旁人自心底生出的敬意的,还是踏踏实实吃苦耐劳得出的成绩。

脑子清楚一点的人都知道,余家茶馆的招牌茶品能够在发扬光大的同时屹立不倒,还得是倚着余家的大苦茶汤秘方,而如果没有余用上半辈子几十年的艰难求存,这项祖传秘方恐怕早已遗失了。阮洛的助力固然是于星星之火上泼了瓢油,但如果这点星火早已熄灭,事后旁人往冷灰里泼再多的火油进去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未完待续)

1037、兼施

余家的崛起事迹,似乎也成了一座励志丰碑。余家虽然没有因此燃香祭天大肆宣扬什么道理,但只要余家在京都高扬旗帜一天,他所发挥的榜样力量就近乎有着无限展开的潜力势头。

在当今皇帝大力扶持商道的前景笼罩下,某些被前朝乱了套的策律折腾得快要失去经商信心的商人又燃起了奋斗小火苗:或许今朝真的不同于旧朝,或许从头再来,即便年纪大点,仍不算晚?

在余家茶馆崛起之前,京商群体之中其实已经有了一个近似的榜样,便是那位金老板。仅有一个小杂货铺老板身份与家底的金老板,也是在京商业内一直扮演垫底角色,然而在他人生过了一半的那年,他竟突然崛起,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壮大实力成为京商之首。

金老板的事迹是最先震惊京都商界的一个传奇了,但他与余老板的区别也正在于此,大家都知晓,金老板的致富成功路,是皇帝陛下正面出手扶持的范例,这件事未免没有像余老板这般草根商人的事迹更接地气、更让家底普通的商人心生共鸣与希冀。

如今像余老板这样的草根崛起事件渐渐多了起来,虽然追根究底这仍是皇帝的手笔,但无人知晓,这些成功者便都成了民间励志标杆,引无数商界新人振奋。

莫叶大致也算这批振奋者当中的一员,并且她就住在宋宅,与阮洛是朝夕可见,如果她愿意从商,可说占的机会非常好。她也的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