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部分 (第1/4页)

似是意料到莫叶接下来又会起疑的一个问题,他随即又补充说道:“如果将《乾照经》全部习练,将会改变一个人身体经络构造。虽然这套功法的精要处包容面很广,是强身功法中的上品,但若全部练成,对女子来说,是存在不利的。”

“噢……”莫叶低低应了一声,没有再就此问题深思其它。

在习武这门学问上,莫叶很明白自己没有丝毫基础,与其自己毫无经验的胡乱揣测,还不如把精力用来认真思考领会伍书的指导。

“还有,你之前在海边抄我的那一套功法,也不能练了。”伍书着重语气叮嘱道:“《乾照经》是温和在外、霸道内敛的功法,练此功法之后,就不能再习练其它功法。”

伍书提到的这个问题,倒是令莫叶感觉非常诧异。

“也包括外在招式么?”莫叶问道。

伍书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抬步径直往杂货铺里头走,同时还唤了莫叶一声:“进来吧。”

如伍书所言,关于习练《乾照经》的学习过程其实并不难,练习过程表现在一套反复的吐纳规律里,需要足够的耐心风雨无阻的每天练习……或者还需要一点难于言明的天赋。

。(未完待续。)

1123、互为肘柱

俗语讲道:师父带进门,修行靠个人。

关于在习练此功法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能力,伍书对此也说了,在于领悟,而这种与领悟相关的东西,又与个人经历有关。

或许只待自己见识到某种事件后,会有一套自己的感悟,继而到达在修为上的提升。越高深的功法,对这一点的讲解越玄妙,近乎于佛家的顿悟。

同样一块石头搁在路中央,当不同的人走过它身边时,有人会觉得那是拦路石,会毫不犹豫的一脚踢开。也有人会觉得,那石头中或许藏有珍宝,会小心翼翼的撬开石头寻找。还有的人,眼里看见了石头,思想却飞去别处,他们会思考,平坦无奇的路面上,为何会多出一块大石头,以及一些别的设想。

伍书在为莫叶解释“感悟”这两个字时,引用了一个很平凡的例子。在莫叶的理解能力中,伍书似乎仍是没有解释出感悟的具体意义,但伍书没有再举别的例子进行重复说明了。

伍书后来只对莫叶叮嘱了一个总结性的理论:面对同样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感悟,决定要素是不要断绝想象力,不要滞步不思进。尤其是在枯燥的练习过程中,每一次练习,都不能懈怠于思考体会,尽管思考的结果可能仍是没有新的领悟。

想象力是人的智慧体现,可并非所有的想象力都会奔向正确的方向,又或者路人甲的想象方向对于本身毫无益处,但对于路人乙来说,却可以指出一条明路,但在路人甲有这种智慧的时候,未必会有与路人乙共享的机会,这近乎就是机缘论的雏形。

伍书对机缘与感悟的讲解,并没有他在讲功法吐纳规律时那么明确具体。他只叮嘱莫叶,如果暂时获得不了顿悟的启示,一步一步打好基础也是必要的练功目的。或许某一天她的顿悟。正是因为基础打得足够厚实,而形成的自然进步。

对于功法的基础练习,似乎只要有师父引路,在学者疑惑处及时作出点拨。那么即便是初学者,习练之路也会因此变得畅通许多。

一套吐纳之法练下来,虽然莫叶丝毫感受不到身体里有何变化,但她在此之前翻开《乾照经》,试图自学时遇到的那些疑团已尽数理解。

莫叶暗想:也许要提升基础功。便只需如伍书讲得那样,勤练、苦练足矣。

见莫叶行功一个周天结束,伍书叫停了她,然后出屋去了后院,回来的时候,他的手里多了一个四方小盒子。

莫叶认得,昨天程戌给她送药时,手里拎着的正是这个盒子。

莫叶失声道:“他回来了?”

伍书看见莫叶眼里犹有后怕情绪,知道她怕的是什么,他便温言道:“我让他晚些把药送来。他还是很守时的,只是他这几天是不敢在我面前逗留了,你……”

话说到这里,伍书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话语一滞后,就改了口:“你别怕他,他没什么坏心眼。”

他本来要说,叫莫叶不必担心,因为这几天他都在。但事实是,他过不了几天就要离开京都了。

他虽然及时改口。但莫叶还是察觉到了一个问题的一角。沉吟片刻后,她开口问道:“我听很多人说到,京都春季海运即将起航,所以你也就快要随船出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