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部分 (第1/4页)

因为发家之地在梁国,所以燕家除了商会总办事处设立在梁国地域内,燕家的族亲也都在梁国。

南昭国土虽广阔,是小梁国的数倍,但燕家在南昭地域上的活动,还是比较纯粹的只为商事。即便燕家在南昭结交有一些朋友,也都是生意上的朋友。

燕家极少因朋友之事而干扰他们家的商事运作,在这两个方面上。他们家都是划得很开在做。与他们家有生意上来往的人,都是知道这一点,并比较赞同支持的。

可在今天,燕家商队中例外的穿插了三辆旅车进来。而为了等这三辆迟迟到来的非商用旅车,整个燕家商队在城门口停滞了将近一个时辰。

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利润,这是商道中很犀利的一条,那么,会是谁让燕家做出这样的牺牲?车中坐的会是谁呢?燕家在京都还会有什么值得如此劳驾的朋友呢?

——如果是燕家的族亲要顺路出城。他们应该会为了燕家整个商业集团的利益,做到以身作则,以提高运输效率才对。

燕家迟到的那三辆马车行得极慢,逐渐靠近过来,高潜连忙收回目光,在自家车上驾车位置坐好,保持目视前方的端正姿态。

那三辆马车慢慢驶入他的视野范围,从他们驶来的角度上看,正是要并入前方的车队里。

然而,当两方的马车正要合并,将将呈现出一个‘人’字形状时,为首马车上的那个冠玉青年人忽然回过头来,看了端坐的高潜一眼。

以高潜此时的坐姿,是一个寻常马夫守在自己车上时最常见的样子,本无什么可疑之处,然而在那冠玉青年人回头时的目光里,高潜辨识到了质疑的味道。

人只有在心中有秘密,并且畏于让别人知道,心神才会如此敏感。

不过,高潜虽然对那冠玉青年人回头来看他的举动心存想法,但对方毕竟不是自己的任务目标,所以高潜不会对此怀揣有目地性的思考。只要对方不主动来找他的麻烦,那么即便他再多看几眼,高潜也不会真去理会。

三辆马车很快并入燕家商队之中,整支商队便如一滩静水中跌落了一颗石子,原来接近静止的车队开始有了行动,这行动的特性则是向着出城方向,表现在一个‘快’字上。

车队行进的速度在加快,过检的速度亦如是。高潜在车队的后头等了那么久,对之前燕家商车的过检速度,在脑海里已有了一个初步印象。此时把前面的印象与现在的速度对比起来,得出了让人惊奇的结果。

此时燕家车队的通检速度比之前快了不止三倍,如果不算那加入的三辆马车,队伍缩短的时间更短。燕家车队近乎不再需要通检了一般,出城宛如直接走出自家大院那么简单……

难道是因为之前等了太久的缘故,所以前方的出城进度忽然提速,使自己产生判断错觉?

或许,这跟车队后半截中插白燕旗的空车偏多有关?

燕家商队很快尽数出城,而高潜一行三车,反而因为那个马夫买饭去了,还未回来,赶车的缺了一人。三辆马车只能停在原地。

高潜这边,现在很需要能帮得上忙的人手,但他思及车中的人,又觉着有些为难。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这么做。

因为岑迟离开相府的原因有些特别,与他之前的闲游目的有着极大、且具有危险性的区别,所以相府对于此次出行,已提前计定了一套保密章程。

具体来说,就是除了离开相府时带的几个人。同行一路上要有始有终的步调一致,不允许另外的参与者掺和进来,所以即便高潜在相爷手下担有一定的权力,也不能擅用。

因为人员没有到齐,高潜只能等在原地。燕家车队全部出城后,内城走车的那道门外,空着的地方顿时显得十分开阔,只停了高潜一行的三辆马车,但却不走,看上去真是有些奇怪了。

有守城兵士过来问询了情况。知道高潜只是在等人,没有管他,很快就回岗位上去了。

军令如山,即便是在和平时期,在都城看门的小兵也当如此。如果高潜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他的车单纯是停靠在那儿,会影阻碍来车辆的出城,必须暂时先挪开,守城卒是不会热情到主动提供帮助的。

城防守兵们有自己的职守责任在身,可不是赋闲的大善人。在城门口守门多年。守城门的资历越久,便有越多的擅离职守后造成混乱局面的负面经验。

第三辆马车的车夫本来是建议依次驾车出城,但被高潜拒绝了。最后那辆车上载的是个医者,除了医术。没有长技。高潜觉得,把他独自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