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她感到马胜有以其自身强大的生命把牛二林杀了个半死。最近几天,蓉蓉的大脑里都是她和马胜有共同经历的那些情景,仿佛是一股巨大的洪流不断地冲刷着她的记忆,她知道她太想马胜有了,简直是憋不住了。第二天,她和牛二林说回娘家住几天,骑上那辆自行车向凤凰街村方向奔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凤凰蛋 第五章(1)

凤子翔带领全村社员昼夜不停地忙着削玉米、刨山芋、摘棉花、割谷子,抓紧腾茬种麦。三中全会以后革命委员会已被取消,各级组织又恢复了各级政府党组、党委。凤子翔的革委会主任职务改为凤凰街村党支部书记,原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马胜才任大队长。刚把麦子种完,凤子翔便召集大家召开全体支部委员会议。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马胜才说:〃前天我去县城看我舅舅,听我舅舅说,安徽省朱元璋老家那个凤阳县把地全分了。按人头分地,只要交够国家的公粮,留够集体的,剩下的全是个人的。〃副村长凤子辉也说:〃我也听说了,真的有不少地方把地分了。〃凤子翔一听火了,呵斥道:〃别瞎传小道消息,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把地分到户里,那不就变成单干,走回头路!〃十三名支委听凤子翔这么一说,也觉得在理,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吐吐舌头,不敢言语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包产到户这股风越传越烈,大人孩子都纷纷议论,不只是安徽,四川的大部分县,把地也都分到户里了。

还没出正月,听说中央发了一号文件,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在全国推广大包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召开了全县四级干部会议,县委书记传达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文件没有强调必须搞包产到户,但文件精神是支持大包干的,而且要推向全国。

包产到户的风在凤凰街公社各地迅速刮了起来,杨村、五里堡几个村干部、社员一商量,把土地、牲口和脱粒机、扬场机、拖拉机,甚至连牲口圈的房屋全部分了。公社、县委、地委明明知道,因为有一号文件这个上方宝剑在手,任其发展,该分就分,各级党组织没有人出面干涉。

百亩大濠的水清澈荡漾,凤子翔就像他父亲凤成全当年一样围着大濠转了一圈又一圈,无论如何他接受不了这眼前的事实,这些日子,他的脸老是阴沉着,眉头紧皱,唉声叹气。凤子翔和杨菊在性爱的形式上寡然无味,而杨菊的身体却如同一块适宜耕种的土地,很快就有了收获。那天中午,他刚回到家里,媳妇杨菊挺着个大肚子问他一声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凤子翔没好气地大声道:〃不是我不舒服,像这样下去,全国人民都舒服不了,还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杨菊眼里噙着泪花不敢言语,凤子翔躺在炕上愤愤不平,原公社书记李吉庆升任了副县长,公社新任书记孙春旺吃过早饭就把他叫到公社,又是批评又是解释地说:〃子翔呀,别的村都分了地,而且都半年多了,你们村,你这个支部书记硬顶着不让分?〃凤子翔说:〃孙书记,我可没有硬顶着,文件里不是说,宜统则统,宜分则分,不搞一刀切呀!〃孙春旺说:〃你的政治嗅觉不灵,虽然文件里有这句话,但你要领会整个文件精神实质。说白了,这文件就是让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就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充分调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这也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这可能更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凤子翔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的回头路,他念了一遍那些分了地的村子里人们编的顺口溜: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因为文件中没有〃必须分田到户〃这些明确的指示,公社书记一下子也说服不了凤子翔,争来争去,也说不出谁是谁非。

分田到户在全国各地进行。农民们被这分地搞得异常兴奋,一部分人也惶惶不安,极强的创造力裹挟着猛烈的破坏力,消极的破坏力诋毁着积极的创造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意无意地裹挟在一起,像怒海卷起的滔天巨浪,在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中,无法分清哪是前进的激流,哪是回退的漩涡。

凤子翔当兵时有一个复员的战友就是安徽宣城地区宣城县人,凤子翔急忙写信,让他的战友详细谈谈他们那里分田的事。凤子翔等了十几天,那战友的信用挂号寄来,足足十五页,写了一件件使凤子翔看后震惊的消息:人们在分地分物时靠手气抓阄,靠听信天命的赌注。一些地方出现了〃血淋淋〃的事件……几户一夜之间决定分田的农民为一条水牛的归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也找不到分水牛的好办法,几个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