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住手,这是我家老爷!”马秀英急忙叫众人停手,又对主持说道:“我家老爷性格鲁莽,得罪之处请大师见谅,一会我再添些香火钱,祈求佛祖不要怪罪下来。”

主持眉须耸动,人家愿意花钱赔罪,他还能说什么,叫人把受伤的和尚们扶下去。

朱元璋不耐烦地催促道:“你们求过菩萨没有,求过我们现在就走,这地方我再也不想来了。”

马秀英上前接过朱标,轻轻哄弄,等朱标安静下来后,她没好气地问袁兴,“你和老爷游览寺庙,怎么与人争执?还把标儿都吓着?”

袁兴解释道:“那个老和尚非要追问姐夫来历,姐夫不说,他又嫌我们不给香火钱,要赶我们出寺庙,姐夫不服气,在墙上题诗一首,这才争吵起来……”

主持见这群人来历不凡,出手大方,加上是老庙祝眼皮浅先得罪人,便打着圆场说道:“阿弥陀佛,原来这是个误会,还请诸位施主大人大量不要计较。”

既然对方都已道歉,朱元璋也懒得多说,对马秀英哼道:“叫上宁莲她们,我们回府!”说着袖子一拂,往寺外走去。

马秀英忙招呼袁兴去把郭宁莲她们唤出来一起离开。

主持终究见多识广,虽然朱元璋笔迹很丑,他还是勉勉强强认出了墙上的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主持念完题诗,倒吸一口凉气:此人是谁,好大的口气,绝对不是普通人。他急忙追出去,唤住殿后的袁兴喏喏问道:“施主,请问刚才那位大人是谁?”

“我家老爷姓朱。”袁兴扔下一个姓氏,扬长而去。

朱?敢号称杀了百万兵,在应天横着走的姓朱的只有一位啊!主持回过神来,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幸亏这位杀神爷爷没跟他们计较,否则鸡鸣寺灰飞烟灭只在一瞬间。他赶紧命人修葺护墙,好生保留朱元璋的字迹。

从集市跟来的百姓正好瞧见了朱元璋的题诗,立刻口口声传,其他百姓听说朱元璋都陪夫人来鸡鸣寺上香还题了诗,俱都争先恐后前来朝山敬香、膜拜字迹,鸡鸣寺愈发名声大噪,香火不断了。

连着遇见两个不痛快,朱元璋已经没心情逛下去,怒气冲冲地打道回府。

朱文正迎出来,还当朱元璋是在为自己的事情生气,求助地看向马秀英。

马秀英递给他一个安慰的眼神,问道:“那些地痞流氓怎么处理的?”

朱文正瞄瞄朱元璋,拘谨地答道:“李大人查明这些地痞流氓跟我朱家并没半点瓜葛,已经派人出具告示为我朱家正名,同时将首恶田三虎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另外李大人向义父保证,近期会加大力度抓捕招摇撞骗的流氓和欺民霸市的恶徒,不再叫这些人为恶乡邻。”

朱元璋点点头,神色稍微缓和。

马秀英又问:“那个外地男子的伤势止住了吗?这一家子挺可怜的,不妨给他们点钱帮他们找条活路。”

“止是止住了,不过他们不愿回乡,那男子非要见义父……”朱文正为难道:“孩儿不敢擅作主张,把他们带回府了,义父、义母亲自问他吧。”

中年男子头上的伤口已经被包扎,他一见到朱元璋就急忙拉着儿女跪下,“小人李杰拜见国公,多谢国公救命之恩。”

朱元璋抬手道:“你既然来到应天就是我应天的百姓,我岂有不管之理。听说你非要见我,有何事?”

李杰左右看看,一咬牙说道:“小人厚颜乞求国公收留,小人愿意投身军中为国公鞍前马后。”

朱元璋笑道:“你武艺高强,若肯投身我军中当然是件好事,只管叫文正领你去军营报道就是。”

李杰叩首道:“小人还有一事相求,求夫人收留小女。小女李桂花愿意卖身进府伺候小公子。”

马秀英连忙说道:“李壮士你误会了,我府上并不缺奴仆,至于要寻丫鬟照顾我孩子的谣言全是那田三虎胡说八道而已。”

李杰拼命磕头,脑袋上的伤口重新渗出血来,“求国公和夫人收留小女,小人打算带着儿子一起投身军营,可是小人若去了军营,小女就无容身之地。国公和夫人都是心善之人,小女留在贵府也比四处飘零强上百倍。”

李桂花也使劲磕头,“求国公和夫人收留,奴婢一定会尽心尽力照顾好小公子。”

“快起来,我答应你们就是。”马秀英让人扶起李杰,叹道:“你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女实在不易,既然这样,就让他们都留在府里,我府上不差这几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