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页)

,一会就叫人给您抬上去,还有,我们李家也绝不会接受张将军任何帮助的,至少,在小女认可您之前。”

这回该张某人犯悚了,美言几句?难道我张某到此就只是为了这美言几句?

“等等,李夫人,请等等,这些东西就保管在李先生那里吧,就算张某存在你们票行的,俺也是个爱国之人,昨rì听李先生说近来受洋行欺负,心中也甚是不平。。。。。。”

“我也知道张将军是爱国人士,对我们李家也是关怀备至,心意我领了,不过,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李夫人此番话虽都是细语轻言,但字字在理,张作霖虽有钱有势,但明火执仗的去抢到底是行不通的,钱可以花,脸可以不要,名声和口碑是万万不能丢的。再者以他现在的身份那也是一代英雄,也不能去做以前那些泼皮无奈的事情。李夫人之言不无道理,两厢情愿那也才是难得的姻缘哪。也罢美言几句就美言几句吧,张作霖细细想来,只能另作打算。

。。。。。。。。。。。。。。。。。。。。。。。。。。。。。。。。。。。。。。。。。。。。。。。。。。。。。。。。。。。。。。。。。。。。。。。。。。。。。。。。。。。。。。。。。。。。。。。。。。。。。。。。。。。。。。。。。。。。。。。。。。。。。。。。。。。。。。。

第二十四节 【八大胡同】

() 李馨经历了那次‘情书风波’之后,又接到了母亲电话,得知张作霖竟找上家门提亲,心中既愤怒又不安,只害怕张作霖对家人不利。不过,母亲一番安慰之后,又得知母亲已将他劝退,而且还说一些张作霖的好话,想必此事也就此停歇了,不再去想。又忙着互助团的事了。

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各小组接踵而来的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是印刷业务办不下去了。利润太微薄,并且不时滞销。赚的钱还不够学生吃饭。

接着洗衣业务也办不下去了。洗衣股有四个人,每天作工五小时。但接连三四天,收了还不到二十件衣服。办了两个多星期,仅仅收入七十几枚铜子。洗衣业务也被叫停了。

更大的问题是食堂也办不下去了。食堂地址在北大校区附近,以北大师生为主要顾客。一开始,这个名为“俭洁”的食堂似乎生意兴隆。它只有三间房子、五张餐桌,于是,两个多月后食堂扩大规模,另租两间房子,增添五张桌子。就是这次“扩充”引发了食堂危机。团员们很快发现,生意既不发达,开销又比以前大。而几天以后,不仅每天要亏本一元五角,料理食堂的共有八个人,连这八个人的饭都没得吃……

李馨小组也出现问题。只是因为买设备没有花钱所以经济上一直比较宽裕。不过后来经营也是越来越惨淡。除了女子师范学校的同学比较慷慨以外,其它学校基本没有收入。他们在女子师范学校放映了三场,最后除去开支也只有三十多元。前后辛苦两个月连设备钱也没有赚回来。

五种业务只有仅两名成员的英算专修馆,前后两个月,仅支出两元,收入七十余元。

到最后,没有办法,只能不欢而散,一些半工半读的学生也没有了着落,大多都回去了。

两个月后,那吴斯年却又风风伙伙的跑来找到叶昆,神神秘秘的把他拉到一边。

“昆哥,我和陈伯达在外头找到个好地方,你去不去呀?”说完还贼眉鼠眼的四处张望。

“什么地方?”叶昆凭感觉就知道,他俩去的一定不是什么好地方。

“我们在西城那边儿,跟了个老大,一个月好吃好喝还有两块现大洋。怎么样,去吗?”吴斯年笑着说。

“你家里不差这点儿钱吧?你怎么到那种地方去?”叶昆想不明白,像他这种有钱人家的大少爷整天不回家,还在外面鬼混。他本来以为他俩已经打包回家了,却不曾想还在这里,而且是去了黑帮。

“家?家我是不想回去了,大丈夫一言即出,驷马难追,如今搞成这个样子,叫我回去怎么见人?”

“那有什么办法?总比你在这里成天鬼混的好。”

“什么鬼混?我们也是做正当生意。不信跟我去看看。”

原来,这吴斯年和陈伯达在互助团散伙后便流浪到了街头。去火车站扛过包子、去茶馆跑过堂子、上澡堂给人搓过背、上街擦过皮鞋也算是吃了一些苦头。最后在一家电影院找到些事儿来做,这都得益于他们在互助团的那些rì子学的些放电影的知识。吴斯年立马觉得风光起来,他第一个想到的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