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3页)

如今他欠缺的,只是知识的积累和手段的历练。而这些,恰恰是他最容易办到的事。

柳蕴道一生醉心学问,到如今半截身子入黄土的年纪,他突然有些了悟。西北连年征战,东南常有倭寇进犯,虽然多数时候是大越赢,但其中最深层的原因,便因这是太平盛世。国家富庶,养得起兵卒,也能提供强壮的战马和锋利的刀剑。然而太平盛世想要延续下去,仅靠一个明君可不够,更多地还要靠大越千千万万庶民生活丰裕,能缴税养足兵力震慑四夷。

而庶民想要丰裕,最基本的就是耕者有其田。再进一步,就是庶民在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时,能有自保应对之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开启民智。

然而这一点却与众官僚愿望相悖。为此他翻阅历朝历代史料,其中许多有志之士曾萌生过这种观念,最近一位便是先帝朝的韦相。他启奏废除世袭爵位,官吏田产与庶民一同缴税。此举犯了众怒,在重重压力下,先帝最终被将他黜官夺爵,流放边疆苦寒之地。

老妻去世后他孑然一身,本已了无生趣,然而这一发现却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敬佩韦相,然而他如今年事已高,再入朝已无可能。加之他膝下后继无人,故而他迫切需要一个关门子弟。庸碌之人他看不上,世家大族子弟会率先顾念自家利益,剩余只有寒门子弟。可寒门子弟本就少有读书者,合适之人哪那么好找?

整整一年,正当他几乎绝望时,上天送来晏昀。他才四岁,却已如此聪敏。即便日后他没有韦相那般勇气去挑战满朝文武权威,也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有此徒弟,他不枉此生。

“自今日起你便留在这,暂时住在厢房,每旬休沐一日。”

见沂山居士神色晦暗不明,站在那久久不开口,卫嫤与晏衡几乎已当他拒绝。毕竟阿昀直言不报复只因实力不够,若是晏衡还是被人贪军功的苦情小白菜,那大概可以说是兄弟情深。偏偏晏衡已沉冤昭雪,始作俑者吴功更已得到应有惩罚,这时还想着报复,未免让人觉得心胸狭隘不依不饶。

时人重风骨,俗话说三岁看到老,阿昀这番话实在是一点风度也无。若是沂山居士看不上他,也在情理之中。卫嫤已经开始合计,回去后找人打听下京城哪家书院好些,想办法送阿昀进去。没想到峰回路转,他竟然答应了。

可现在就住下……卫嫤咬唇:“居士肯教,我们自然感激。只是住在这怕是不妥,一来仓促之间阿昀日常所用之物并未收拾,二来也太过打扰府上。”

一旁静静听着的柳容开口:“我家小侄子与阿昀差不多大,日常所用府里一应俱全。只是……叔公,阿昀尚年幼离不得亲人,且同在一城相距又不远,不如让他午休在这,也省些功夫,晚上放学就回去?”

柳蕴道向来不太关注这些,一听不影响学习,也就无所谓地答应下来。

于是当天中午阿昀就留了下来,虽然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四周没有熟悉的人,他有些不习惯。但以往大哥不在家时,爹和继母也像对陌生人一样看待他。相比起来,柳府下人眼中只有好奇并无恶意,没一会儿他便适应良好。

而头一次收徒的柳蕴道,虽然心中有无限宏远的打算,但那至少也得十年之后。如今面对个连他腰都没打到的小豆丁,他有些不知所措。

直到看到桌上食盒,他灵机一动,提着就走过去。

“师傅。”

见他过来小家伙赶紧站直了,无比恭敬地问好。刚才他已经磕头正式拜师,阿嫤姐姐临走前告诉他,天地君亲师,师傅也算半个父亲。

柳蕴道将食盒放在桌上,朝他招招手:“恩,阿昀坐,来用些点心。”

食盒一打开他就有些后悔了,这竟然是广源楼的点心。广源楼点心不外卖,只吃饭时才每桌上一碟,供宾客等候时磨牙。

偏偏……在广源楼那些菜中,他最爱不收钱的点心。不是因为不收钱,而是因为,京中盛传爱书成痴似乎早已超脱凡俗的沂山居士,偏偏嗜甜,为此他两颗后槽牙早早就坏掉了。

望着那些明显是特意制作,比平日在广源楼所用还要精致几分的点心,柳蕴道心都在滴血。要不是为人师表的责任压着他,他真想立时反悔。

“点心太甜容易蛀牙,阿昀少吃点。”

晏昀点头,他本来不怎么爱吃甜,不过师傅都叫了,他也不好意思回绝。如今不用多吃,真是太好了。拿起一块最不甜的,他慢悠悠吃着。

察觉到他的不喜,柳蕴道松一口气,同时心生一计。一个人去广源楼太怪异,若带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