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页)

36年,基建投资92亿,其中货币增发60亿,发行国债24亿;

37年,基建投资95亿,其中货币增发60亿,发行国债22。5亿;

'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按照老式的,或者说苏联式的,只算工农业生产,要不我就算不明白鸟。

第103章

“什么?”

陈士诚震惊的望着对面的山本五十六,眼神都带有三分惶恐。

山本五十六深深地弯腰,鞠了一躬,说:“实在辜负贵国的期望了!但是……”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其实,陈士诚并没有表现的那么惊讶。几十年宦海经历,早让陈士诚明了镇静,并将之深入骨髓了。况且,他很清楚日本的情况。

然,不惊讶的话,怎么讨价还价呢?!

于是,陈士诚言辞恳切地对山本五十六讲述了中国的战略意图。

“当今世界是一个西方世界,无论是从文化、科技,还是经济、政治,都是西方国家为主导。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西方国家的整体实力,远在中日之上。

为了避免西方国家的敌视,在中日之间只能结成秘密同盟。

……

中日想崛起,想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惟有忍耐,等待西方国家发生战争,才能付出最小的代价,也才有可能成功。

……

中国的崛起,就是这样的。

现在,欧洲的形势,你我都清楚,战争的爆发不过是一二年间的事。

如果等待欧战开始,日本再趁势出击,想必会轻而易举地拿下东南亚。

现在动手,日本不仅会面对欧美各国的压力,也会提高美英法三国的警惕,恐怕不利于今后在东南亚的行动。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看还是暂时忍耐为上。”

对于这一番话,山本早已经耳熟能详,也非常认同这一战略。作为中日同盟日本方面的联系人,山本对这个同盟战略方针简直熟的不能再熟了。如果让山本来讲这一段的话,没准比陈士诚讲的还要动听。

山本仍然恭恭敬敬地,等陈士诚讲完这段话。

秘密同盟结成已经快二十年了,日本越来越依赖于这个本不重视的同盟,或者说,依赖于中国。尤其是进入三十年代以来,日本所需要的钢铁、煤炭、石油、粮食等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半来自中国。甚至可以说,日本迫切需要外来的一切,包括资金、技术和资源等等,大半都来自于中国。

日本不知不觉间愈来愈需要中国,随之而来,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也就呈现出两极分化。山本是个现实主义者,中国强大了就要友好。然生性不羁绊的山本平素可不会如此恭敬,这也是他与陈士诚相处良好的原因之一。

恭敬只是出于无奈,肩负重任的山本一点也不相信陈士诚的表演。陈士诚本人对日本没有什么恶意,却也谈不上好感。

就像山本在开玩笑时,说的那样——中国人把手伸进日本的口袋里,积极武装日本,没安什么好心。对于中国的渗透,山本却毫无办法。现在是日本需要中国,如果中日关系破裂,那日本的处境不堪设想。

然而,陈士诚一谈起公事来就是“中日亲善”,山本也只好配合着陈士诚表现一番“中日亲善”。

陈士诚讲完,山本又深施一礼,方才开口。

“多谢陈君的关心!

你的好意,我一定会转告天皇陛下。

……

不过,日本已经无法再忍耐了。

……”

陈士诚对山本所言不置可否。

中日同盟在最初只是个概念,不但盟约模模糊糊,有限的几项具体规定也执行的拖拖拉拉。然而,随着中日双方合作的密切,尤其是28年军事合作以后,中日盟约越来越受到重视。双方交流日益频繁,为了保密,也为了加强沟通与合作,便有意建立起一常设机构。

于是,陈士诚就登场了。

陈士诚本是个秀才,写的一手好行书。离开内阁后,陈士诚成为参议员,遂潜心于书法艺术。29年,陈士诚偶然结识了日本著名书法家丰道春海,一见如故,两人遂组织了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方面加入的有于右任、李叔同、熊会贞、丰子恺、鲁迅等,日本方面加入的有比田井天来、柳田泰云、水野疏梅、河井荃庐、松本芳翠、西川宁等,都是当时极富声名的艺术家。

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协会资金充裕,频繁组织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