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耍�ト似���斯靡�恼圩印!�

黛玉既为周鸿欢喜,又不觉有些担心,问道:“拒绝什么了?他做了什么?”

雪雁笑道:“鞑子几次三番铩羽而归,兼之表大爷和姑爷坐镇山海关,他们是过不来了,大大小小数十战,折损了不少人,故上书议和归顺,并请求通商互市,那些文臣自觉高人一等,不仅上书请圣人同意,还为了显示圣人的胸怀,建议圣人下旨吩咐姑爷让俘虏吃好喝好不能受委屈,然后以珠宝绫罗财物重赏鞑子归顺之心,将俘虏放回。咱们姑爷却不同意,说年年劳民伤财,捍卫山海关,死伤无数,岂能因为一份归顺之书,就将这些前事抹掉?到那时,本朝岂不是既死伤了人,又浪费了国库银子,还损失大笔赏赐?”

黛玉点头道:“从国事上来说,他考虑的有道理。后来呢?他有什么主意?”

对于周鸿的手段,雪雁佩服得五体投地,愈加觉得此人是黛玉良配,笑道:“姑爷上了折子,说让鞑子拿大笔牛马财物来赎,将有将的价儿,兵有兵的价儿,若是不赎也使得,那就将这些俘虏赶去开荒种田去,横竖附近的土地肥沃,正愁无人开荒呢!”

听得黛玉立即道:“这样倒好,为国为民两相宜。只是,名声怕要更差些了罢?自古以来文人相轻,那些人讽刺怒骂,未尝只是为此,怕还有周大学士的缘故在其中。”

雪雁却道:“姑娘曾说过,咱们又不是为名声活着,自己心里无愧于天地就行了。”

黛玉微微一笑,不知不觉将圣人如何处置的话问出了口。

雪雁道:“冬天里有好几处闹了雪灾,人心惶惶的,圣人正为国库空虚没有银子赈灾而发愁,姑爷上的折子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何不应?故已颁了旨意与鞑子,若是不赎,那就将俘虏悉数赶去开荒种地。这道旨意一下,满朝哗然。”

黛玉点头不语,半日方道:“文人的脾气我最是明白不过了,他恐怕在朝中孤掌难鸣,尤其眼下上皇犹在,最是仁厚听从老臣的话,驳回了圣意该当如何?”

雪雁低头想了想,道:“旨意已经送到鞑子那里,想来上皇没有阻拦住圣人。”

黛玉叹道:“那就不好了,上皇和圣人在朝政上生了嫌隙,只怕会将怒气撒在他头上。我说呢,眼下如此大捷,他为何不进京献俘,想来是因为这个,圣人不叫他进京,也是为了保他,怕就周大人还在京城里,会被上皇惦记着呢!”

雪雁听了,也不禁十分忧心。

黛玉忽然问雪雁道:“都说旁观者清,若是周大人没有想到这一层如何是好?”

雪雁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哪个官员的仕途不是起起伏伏?深觉黛玉说的有理,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上皇和圣人只怕已经开始角逐这场权势之争了,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被波及,道:“要不,我一会子借送东西之机,去见姑爷一面,悄悄将这话说了?咱们主仆两个女孩儿家,私下议论朝政的事儿可不能告诉第三人知道,因为传话也不能经过第三人。”

黛玉果断道:“你去罢,只是你能见到他?”

雪雁一面想着送什么东西,一面答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总得试试才知道。”

她收拾好了许多伤药补品等物,找到桑母道:“姑娘说,过了正月就该回去了,这些伤药和补品带走倒累赘,何况前儿一场大战,军营里伤亡甚重,姑娘叫我收拾了,请太太送过去,不拘给谁,也算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桑母点头道:“你们想得很周全,既这么着,一会子我打发人送去。”

说完这话,见雪雁站着不走,脸上带着一丝踌躇,桑母不禁好笑起来,道:“你素日最是爽利,如何今儿吞吞吐吐不敢说了?”

雪雁悄声笑道:“咱们二月就回去了,我想跟着送东西的人过去,瞧瞧姑爷如何呢!”

她上回见过周鸿,只张婆子一人知道,张婆子倒没告诉过别人,她也只跟黛玉说过,所以桑母并不知道她已见过周鸿,听了她的话,也知道她好奇心起,好在不是黛玉去看,便笑道:“好你个促狭鬼儿,原来不是单单为了送东西。”

话虽如此说,但是桑母却应了雪雁所求,雪雁十分喜悦。

晌午后,桑母打发了两个婆子搬运药材补品,其中还有桑母命人采买的,叫那两个婆子陪着雪雁坐车过去,道:“只说是我给的。”

雪雁满口答应,及至到了军营,远远看到一片营帐错落有致,有的掩映在树木之中,有的建在山脚之下,更有大片大片的操练场,十分阔朗,纵是积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