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1/4页)

慕?

闲话吃茶时,雪雁忽然想起南华所言,不免问起乡下庄稼人的日子。

赖嬷嬷历经世事,闻得此语,点头道:“令姐所言不错,平民百姓的日子哪里有面儿上说的那样盛世太平?十个人里有九个吃不饱,赋税重,年年修桥也好,修堤坝也罢,都要抽劳力,打仗了还要征兵,不知多少人一去不回呢!若是标致的女孩子没有权势依靠,就只好任人欺负去罢,家里有地的也未必能保住,上头都等着盘剥呢!”

雪雁不禁大开眼界,果然百姓日子不好过?

赖嬷嬷何等人物,说完这话,不禁问道:“你莫不是原先打算到乡下清净度日?”

见雪雁点头,赖嬷嬷忙道:“傻孩子,千万别有这样的想头,你一个女孩儿家,长得标致又有钱,不说山村乡野之地未必愿意卖给你房子地,就是卖了给你,也不肯同你交好。另有一干人见你生得好,说不准有多少下流心思,那是防不胜防,你如何能护得住自己?虽说你在京城里有些个权势依靠,可是若离得远了,鞭长莫及,有你后悔的时候!”

雪雁忙道:“我原不知外面的事情,才想着如此,现今听了姐姐和嬷嬷的话,给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独自在乡下过日子呢!”

赖嬷嬷方松了一口气,道:“这就是了,你留在京城里竟是大好,凭着你的品貌才华手段,又有这样的依靠,放出去嫁给读书人也好,留下嫁给管事也好,都是极好的去处。管事有权势可倚,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可以不必交税,其他的竟是都配不得你了。”

雪雁微微一叹,事到如今她才明白,种田谋生不容易,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赖嬷嬷又告诉了她许多外面的事情,包括上等良田多是被权贵所占,就是权贵之家的下人,也常常以此霸占百姓良田,百姓所有的大多不过是中等地亩和下等薄田等等。

雪雁听得惊心动魄,难怪周瑞家霸占李三家的良田,竟是那般理所当然。

等到她听完赖嬷嬷的话,从赖家回来,雪雁还在思索,看来自己的种田生涯果然不能了,还是留在京城里罢,有房子住,有权势依靠,光靠着积蓄就够过一辈子了,而且自己还有一技之长,不会坐吃山空的。

黛玉见她闷闷不乐,问起缘由,听完,亦不觉有些烦闷,道:“听你一说,我倒明白刘姥姥何以那样巴巴儿地来报恩了,必然是因为沾了府上的光,日子好过些。”

雪雁点头道:“我也这么想呢。”

世事如此,她们主仆两个可谓是无计可施,说完便暂且搁置在心里不提。

当晚怡红院十分热闹,她们亦没有过去,早早睡了,至次日平儿还席,黛玉仍未带着周滟过去,但凡来请,都被容嬷嬷几句话打发了。

不想饭后做针线时,忽然听说贾敬去了。

雪雁忙给黛玉预备了素色衣服并首饰,道:“好歹得过去一趟。”

忙乱了几日,贾母王夫人等人便回来了,接见已毕,先去了宁国府,回来后听说府里诸事,见过了周滟,命人好生待她,等周滟出去了,又有路上风闻周大学士之事,不免搂着黛玉哭道:“我可怜的玉儿,这是怎么说?”

黛玉忙劝道:“外祖母快别伤心了,这事儿还难说呢。”

贾母道:“外头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也就你们小孩子家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周家小姑娘你什么时候接来的?”因赖大等人帮衬着料理贾敬的丧事,又有赖嬷嬷近日不得空过来请安,故都没告诉贾母他们私下打探过消息,这些都是人精,当然瞒着贾母。

期间黛玉亦曾和赵嫣然有书信往来,赵嫣然信中说不管何人问,只说是她托付黛玉照料周滟,以免横生枝节,黛玉知她好意,便依此而言。

贾母叹道:“送灵前我还在为你欢喜,如今,只恨不得剜去了我的心。我玉儿怎么如此命苦?好容易说了一个好人家,偏又坏了事。”

黛玉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家不是起起落落?”

旁边王夫人不言不语,邢夫人脸上却有些惶恐,兼之心中仍恨不曾得周家聘礼,遂道:“周家坏事倒无妨,只是大姑娘接了周家姑娘过来住,若是牵扯到咱们家该当如何?”

黛玉站起身,施了一礼,道:“大舅母说得是。”

邢夫人听她赞同自己的话,随即就没言语了,不禁一怔,看着她道:“大姑娘,不是我说的话刺心,咱们一大家子上上下子千把人,总不能因为窝藏周家的人,就落了罪名。”

贾母斥道:“你胡说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