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门外是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松花背心的丫鬟,打扮得十分富丽,见到雪雁,忙福身一礼,问道:“尊驾可是赵家大奶奶?”

雪雁点头笑道:“正是,不知是那个府上的?”

说完,便看到门口停着几辆车,后面三四辆像是下人乘坐的,早有一群丫头婆子站在车下,围着头一辆青绸翠幄车,并没有一个认得的人。

听到雪雁的声音,那个丫鬟立时递上帖子,然后回身打起车帘,扶着一个中年妇人出来,那妇人约莫四十来岁年纪,眉目姣好,气度超然,却亦非雪雁所识,忙打开帖子,不觉一怔。

第七十四章

那个丫鬟递给雪雁的帖子却是皇商唐家的帖子,来的人是唐家皇商的太太。

雪雁虽不认得皇商唐家的人;也和他们没有来往;她所认得的除了薛家;余者皆是达官显贵之家,但是却听于连生说过;现今户部下面当差的皇商唐家、李家和苗家都是为长乾帝办差的;近来进贡宫中的东西已经不若往年那样比市价高了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唐太太扶着丫鬟的手,走到雪雁跟前;福了福身子;目露感激之色,道:“赵大奶奶;多谢你于小儿的救命之恩。”

雪雁回过神来,连忙还礼,道:“唐太太这是何故,我竟不解。”

说完,忙道:“瞧我,竟险些忘了待客之道,唐太太里面请,有什么话去里面说。”

唐太太微微一笑,随着雪雁进去,在大厅中分了宾主坐下,

赵云早已回避,只在书房中看书。

雪雁唤了小兰沏茶上来,沏的乃是黛玉给的上等贡茶。

唐太太闻到香气,便道:“赵大奶奶倒是好风雅,这样的茶配着这样的杯子越发好了。”

雪雁一怔,笑道:“唐太太过奖了。”

唐太太叹了一口气,道:“今儿来得莽撞,不知是否打扰了赵大奶奶的清净?”

雪雁忙笑道:“没有的事儿,我平素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唐太太过来,我倒觉得我们这寒门小院都添了许多光彩呢。”

唐太太听她说话伶俐异常,不觉一笑,随即红着眼圈儿道:“只是若不来,我心里着实过不去。前些日子忠顺王府抓了几个拐子,救出来不少孩子,我们家立时打发人去,亏得苍天庇佑,竟有我们家丢了几个月的哥儿。”

雪雁听到这里,便知道她的来意了,关切地道:“哥儿可还好?”

唐太太道:“被拐子养了几个月,打了几个月,吃的不好,睡得不好,哪里能好?原是上元节那日几个孩子吵着要去看灯会,我们家规矩不及大户人家严谨,我们老爷便带着他们去了,跟着无数仆从,年纪小的都有好几个仆从抱着护着,岂料上元节人多得很,挤挤挨挨,偏生途中出了一场事,人挤人,眼错不见就被打散了。好容易找回来,只丢了我那个小儿子,连抱着他的小厮也不见了,找了几个月,哪里还有影儿?哭得我什么似的。后来找到了那个小厮,打了个臭死,才知道那日乱将起来的时候,不知是谁从他怀里抢了哥儿就跑,竟没追上,不敢回来。也是苍天有眼,前些日子忠顺王府救回来的孩子里竟有我那哥儿。”

雪雁安慰道:“唐太太快别伤心了,能找回来,已是大幸。哥儿已经找回来了,府上以后好生照料,可千万别再这样不小心了,这一回得了忠顺王爷的济,下一回未必如此。”

当世拐子随处可见,丢了孩子,既怨拐子狠毒,还得责父母之疏忽。忠顺王府抓了十几个拐子,救回来几十个孩子,如今还不知道这些拐子从前拐卖了多少孩子呢,可见拐子果然是天底下最可恨的人,真真是该千刀万剐。

雪雁暗暗嘱咐自己,将来有了孩子得千万小心。

唐太太说话时,眼泪不觉流了下来,此时听了雪雁的话,忙拿着手帕拭泪,道:“奶奶说得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再不敢放孩子出门了。前儿去忠顺王府里道谢,王妃说,这些都是赵先生和奶奶的功劳,只是外面不知,因此我特特过来谢奶奶。”

忠顺王妃提起雪雁,唐太太见微知著,自然明白,且她隐约听说宁安郡马被拐子拐走的孩子,便是雪雁救了回来,如此一来,唐太太更用心来道谢了。

雪雁笑道:“我哪有什么功,不过是王妃故意说的罢了。”

唐太太也笑了笑,道:“若非奶奶之故,哪能抓到拐子,理当该谢的。”

雪雁明白他们的心思,自己不接受他们的谢意,恐怕他们心里更是惶恐,因此,听了唐太太的话,微微一笑,倒也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