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和宝玉极其相似,却瞧不清本来面目。

宝钗定睛一瞧,不由得一怔,道:“二爷终于回来了,难为太太记挂着。”

贾宝玉回过头来看着宝钗,并没有理会,反而跪到王夫人跟前,磕头滴泪道:“太太,我回来了,这些日子不见,劳太太费心了。”

王夫人见贾宝玉又黑又瘦,心疼得不得了,一面哭,一面伸手往宝玉身上打,道:“你这个孽障,你还知道回来了?你不过是出门,怎么就不见了?”

贾宝玉道:“儿子在外面见到了不少事情,长了许多见识。”

王夫人咬牙切齿地道:“家里有什么见识你学不到?偏跑到外面去?你是我心肝儿肉,你这一去,一个月不见,叫我怎么活?”

贾宝玉垂泪道:“是儿子不孝,让太太担心了。”

宝钗屡次劝谏他读书上进,去学那些世俗经济,他心中不耐烦,便没理会,次日扔下通灵宝玉便出了门,意欲去探望史湘云,不想却听说史家抄了。

贾宝玉如今不同以往,得知此事后,越发心灰意冷,不知不觉就出了城,谁知见到几个女尼在闹市中化缘,他便认出了惜春,浑浑噩噩地骑马跟上去,反和小厮们们分开了,好容易追上惜春,却被惜春好一番奚落,登时厌倦红尘,不愿回家,也要出家做和尚去。

惜春并没有理会她,径自跟着师父回庙里去了。

贾宝玉浑浑噩噩地走着,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他并不懂在外面如何度日,当日便遇到几个地痞无赖抢走了身上衣饰,骏马也被抢走,幸而遇到了行乞的甄宝玉,甄宝玉白天乞讨度日,晚间睡在破庙中,即便是乞丐,也常有人你争我抢夺地盘。

听甄宝玉说了许多抄家后的遭遇,贾宝玉心中十分同情,偏又从甄宝玉口中得知自己家收了他们家送来的东西,却没有对他们家援手。

听了这话,贾宝玉不敢置信,说必定没有此事。

甄宝玉冷笑一声,道:“我亲眼看着东西送出去的,如何没有?还是你们太太收的。”

贾宝玉呆了半日,不禁哭道:“我已有几分信了,我还有什么不信的?三妹妹为什么远嫁和亲,我大约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你说的那些,也算不得什么,只是那是我们老爷太太,我能说什么?倒不如我出了家,倒也干净,难怪四妹妹也做了尼姑不肯回家。”

甄宝玉历经世态炎凉,虽然他姐姐做了西宁王妃,一直在找自己,但是他却没有颜面出现,故一直乞讨为生,更加认识到了人情世故,见贾宝玉虽然无知,人却明白,心也纯良,便长叹一声,反而安慰他。

因此,两个宝玉竟成了知己。

得知贾宝玉要出家,甄宝玉却道:“你放不下家人,何苦如此?”

贾宝玉听了,顿时敛了出家之念。

西宁王府抄家封府,曾经被西宁王妃所救的家人又再次被卖,也通缉了自己,甄宝玉更不敢出现在京城一带,屡劝贾宝玉回去不得,便带着宝玉在外游荡。

直到听说王夫人重病,甄宝玉便送贾宝玉回来。

贾宝玉却不愿意,道:“你送我回来,难道不怕被朝廷捉了去?”

甄宝玉道:“我现今就是个叫花子,谁能认得出来?送你回去之后,我便出京回乡。”

贾宝玉并没有跟王夫人说起甄宝玉的身份,只安慰了王夫人一番,道:“这个叫花子送了我回来,多亏了他,我才能平平安安。”

王夫人听了,忙向甄宝玉道谢。

甄宝玉想起自己家托付给他们的东西,他们却对自己家冷眼旁观,因此冷脸不理。

宝钗上前扶着王夫人,垂首道:“太太,先叫人准备热水,给二爷和这位爷洗澡更衣,去了晦气,有什么话,咱们等二爷和这位爷收拾好了再说。”

王夫人连连称是,一叠声叫贾宝玉和甄宝玉进去。

甄宝玉却道:“不必了,人已经送到,我该回去了。”

贾宝玉也说道:“别让他留下了,太太和姐姐给她预备些衣裳吃食银两,再送他一匹骏马,另外给他办一张路引,送他出京罢。”

王夫人得了宝玉如同得了凤凰一般,对送宝玉回来的叫花子感恩戴德,忙道:“不如收拾一番再回去罢。我原打发人找你,叫你琏二哥哥张榜,说了谁送你回来,便赏金一万两银子,他一个人如何带着大笔银子出去?没的让人惦记着。”

贾宝玉一怔,苦笑道:“我这样一个无能之辈,哪里值得一万两?”

仍旧苦劝王夫人给甄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