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1/4页)

黛玉听了这话,却念了一声佛,道:“我留在京城,难道就放心了?我反更加提心吊胆地担心你。眼下我倒欢喜咱们还没有孩子,若是有了孩子,也许我就犹豫了,总不能不管不顾,现今没有,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我都陪着你走定了。”

周鸿思索良久,道:“既然如此,我就带你同去,到了那里,你可不许叫苦。”

黛玉脸上露出笑容,道:“你放心。”

次日,周鸿进宫,黛玉先叫鸳鸯去书房里找书,但凡是关于西海沿子的都找出来,一面叫来雪雁,对于雪雁她十分信任,自然先找她。

雪雁听了周鸿的打算,不觉一呆,随即想到不知什么时候荣国府便抄家了,到时候指不定如何打扰黛玉,若能一避倒是上策。

因此,她想了想,道:“我料想将军今年不会被派往西海沿子,因此姑娘不妨多搜集一些关于西海沿子人文风俗的书籍,了解那里的民生,知晓那里的气候,有备而去,总比到了那里不适应而导致水土不服地强些。”

黛玉点头道:“我正有如此打算,已经叫鸳鸯将书都找出来。只是你说,今年不会被派往西海沿子?何故?我听他的意思,圣人倒是巴不得早些派人去。”

雪雁笑道:“圣人起先打算派人去时,我料想都是三年任满的罢?”

黛玉想起素日所看邸报,点头道:“还真是如此,你说得不错。是了,就算他愿意去,也得等到明年,今年尚未任满,便忽然过去,岂不是欲盖弥彰?反倒容易引起南安郡王的忌惮。我瞧着,还得在京城里呆一年,也罢了,南安郡王那么多年都没有凯旋,也不指望在这一年里打胜仗,只是可惜了年年伤亡的将士,不知道多少人家阴阳相隔。”

雪雁叹了一声,道:“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黛玉眼里浮出一丝泪光,随即用手帕拭去,道:“我打算跟着他一起去,你呢?赵先生是必定要跟着的,难道你要一个人留在家中不成?”

雪雁道:“姑娘都去了,我怎能独守京城?自然陪着姑娘一起。”

黛玉笑道:“快别说陪着我一起,仔细赵先生吃醋。既然咱们都打算过去,眼下得好生思量思量,多多知道些西海沿子的事情,去了也好有所打算。”

雪雁点头道:“西海沿子与许多外国接壤,常与咱们天朝有生意来往,和粤南那边通商的港口一样,只是那边外国极多,人也杂乱,口音各自不同,咱们还得学他们的话,知道他们的忌讳,最主要的是那边四季如春,千里迢迢过去,容易让人水土不服。”

黛玉道:“若真要过去,这些都得留心。”

雪雁笑道:“现今将军还没得圣人的意思呢,咱们倒在这里先打算起来了。等消息确定了,咱们再计议不迟。”

如雪雁所言,周鸿所求被长乾帝驳了回来。

周鸿略一思索,也知其中缘故,便请求到军营里先训练将士,以适应西海沿子。

长乾帝倒答应了,道:“你有心如此,朕心甚慰。既这么着,你就去大营里去,好生训练一年,明年开春朕便应你所求。若是这一年南安郡王竟能凯旋,朕命你戍守西海沿子,如此倒也安稳些,若是南安郡王依旧和西海各国胶着,你只怕就要辛苦了。你即使过去,也带了大军,但是南安郡王不会给你建功立业往上升的机会,恐怕还会处处针对你。”

周鸿一身肃杀之气,道:“只要能为圣人为朝廷为百姓尽心,再苦微臣都觉无悔。”

周鸿的忠心长乾帝毫不怀疑,当即便下了一道旨意,将周鸿调到了大营里,掌管十万大军,此事在京城里倒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毕竟京城里的武官经常如此。

黛玉和雪雁听说后,便立即搜集关于西海沿子的书籍,还特特写信询问宝琴。

宝琴如今回到了金陵,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极少同人应酬,但是一直没和黛玉断了书信来往,闻得黛玉询问,便将自己所知悉数告诉了黛玉,又将素日父亲走南闯北在西海沿子得到的书籍都找了出来,其中也有一些西海各国的洋文,叫人捎给黛玉。

黛玉尚未收到宝琴回信,这边却有了一件喜事。

桑隆已经回京了,黛玉忙去拜见。

桑昆如今还在东南沿海之地镇守,桑青又去了山海关,一家也算不得团圆,但是桑隆多年没有回京,今日回京,自然难免觉得恍如隔世,各家得知后,都来道喜,桑隆借口国孝未完,便没有大肆设宴请客,以免给长乾帝落下不好的印象。

长乾帝先给给了桑隆三个月的假,桑隆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