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唐朝著名的横刀,就是在环首刀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横刀的改进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刀柄上的环去掉了,二是加重了。

环首刀在汉朝时,不过数斤之重,用来对付匈奴这些游牧民族不是问题。

那时期,这些游牧民族缺铁,没有好的铁甲,环首刀足以对付。历史发展上千年,突厥这些游牧民族也取得进步,虽然远远不如中国的进步,他们也有不少铁甲了,环首刀太轻,已经不能对付铁甲了。

唐人把横刀打造得更重,对付突厥这些游牧民族更加有效,是以,唐军挥着横刀,横扫世界,打造出了一个梦幻般的大唐王朝!

周阳的历史不好,兵器史更是一片空白,却对战争有着惊人的理解力,不仅改进了环首刀,还为此刀命名为“环首刀”,也是许是巧合,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不管怎么说,此刀一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诞生了!

强汉大军,纵横无敌的时代,即将到来!

接下来的事情,周阳就是与丁隽,还有这里的人研究汉军将要采用的战术。要练兵,首先就得确立使用何种战术,要不然,这兵练出来也没用。

比如坦克,最早出现时,用来支援步兵。古德里安,却是把坦克集中使用,作为攻坚的利器,纳粹军队因此而横扫了欧洲。

这战术一定要制订完成,这非常重要。对这事,周阳有腹案,可是,并不妨碍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这一战术。

博采众长,兼纳并蓄,才是王道!

这里的人,人人头脑灵活,是很不错的战术专家,有他们参与,在周阳的主导下,一套影响深远的战术逐步完善。

……

长信宫。

窦太后斜靠在软榻上,面前的短案上放着虫罐,发出清脆的虫鸣,极是欢畅,仿佛在向窦太后邀宠似的。

窦太后竖起耳朵,听着虫鸣声,极是欢喜,老脸上满是笑意。

她眼盲之人,这么多年来,就是靠听虫声度日,听着虫声,特别亲切。

“禀太后,梁王求见。”侍女急匆匆进来禀报。

“阿武?”窦太后一听,身子一动,就要站起来。可是,又靠了回去,脸一沉,脸上的笑容刹那消失不见了,冷哼一声:“哼!让他呆着!”

“太后,你这是?”侍女小心翼翼的问道。

梁王是窦太后的心尖肉,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随时会问起。梁王进宫求见,她却不见,这事太让人想不明白了。

“他是不是把他的美人赋吟厌了,这才想起老身?来长安这么多天了,这才进过几次宫?”窦太后的怒火不小。

侍女这才明白过来,忙退了开去,此时千万别去惹她。

握着龙头拐杖,窦太后坐了起来,气哼哼的道:“叫那没良心的东西进来!”

“诺!”侍女忙应一声,快步去传梁王。

不多一会儿,脚步声响起,梁王大步而来,一脸的笑容,远远就嚷了起来:“母后,母后,武儿看你来了!”

“笃笃!”窦太后的拐杖在地上重重一点,喝道:“没良心的东西,跪下!”

“母后!”这事太出人意料了,梁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母后,你这是何意?”

“还站着?”窦太后气哼哼的:“是不是你这梁王翅膀硬了,老身管不住你了?”

这话很严重,语气极为不善,梁王虽是不愿,只得跪下了:“武儿参见母后!”

“阿武,你这些天都在做什么?是不是吟你的美人赋去了?现在才想起老身。”窦太后对这个儿子最是疼爱,哪天不想他,偏偏梁王到了长安,不常来请安问好,要她不恼都不行。

原来是这事,梁王反倒是放心了,笑呵呵的道:“母后,你这就错怪武儿了。武儿是母后的心尖肉,哪能不念着母后的好呢。母后,武儿这些天在忙,忙着为玉儿订一门亲事。”

玉儿,就是刘莹玉,是梁王最钟爱的女儿,窦太后对这个孙女也是欢喜,一听这话,满腔的怒意刹那不存,一脸的急切,冲梁王招手:“阿武,你怎么不早说呢?”

“母后,武儿是想让你欢喜嘛。”梁王手忙脚乱的爬起来,跑到窦太后身边,一双手在窦太后身上轻捶着,动作很熟练,看来没少讨太后欢心。

“你这坏东西!”窦太后回嗔作喜,笑骂一句,在肩头上指指:“这里,这里!轻点!你想把老身的骨头捶散?就这样!这才是武儿!”

笑得鼻子眼睛作了一家人,欢喜不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