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0多的人至少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即偿付住院治疗开销的保险。并且,由于联邦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保险、为退休者提供的社会保障等关键的福利措施,私人就业新获得的保障也增强了。

所以,相比于20年代,50年代的美国劳动者的境况要好得多,但经济精英的境况却变差了,并且就连美国劳动者内部的经济差距也缩小了。现有的数据表明,到20世纪50年代,不熟练及半熟练工人,例如装配线上的工人,与机械师等较熟练工人的薪酬差距大大缩小了。律师、工程师等受过正式教育的雇员相对于体力劳工的薪酬优势与20年代相比,也大大降低了……比今天的情况也要低。

只有在能解释人的境况时,经济统计数字才是有用的。这些统计数字也的确讲述了一个人性化的故事,即美国社会巨大的经济民主化。

一方面,大多数美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钱享受体面的生活水准。我知道〃体面〃这个词有些模棱两可,但我的意思是这样的:在20年代已经出现了一些科技,这些科技创造现代生活所需要的主要的舒适与便利。若把一位现代美国人带回到林肯的年代,他必定会对生活品质的粗劣感到惊骇,而且钱再多也无济于事。但若把一位现代美国人带回到20世纪20年代晚期,如有足够高的收入,他会发现生活大体上是不错的。问题是,20年代的美国人大都过不上这种不错的生活。拿最基本的舒适条件来说:美国大多数的乡下人仍然没有室内卫生管道,而许多城市人不得不与别的家庭合用各种设施。洗衣机有了,但并非家家配备;私人汽车与私人电话也有了,但只有少数家庭拥有。1936年盖洛普机构预言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阿尔夫·兰登(Alf Landon)将大获全胜。盖洛普何以会犯下如此大错?它根据的是电话调查,而当时只有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住宅拥有家庭电话,而没有电话的人倾向于支持罗斯福。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

。←虹←桥书←吧←

第23节:大压缩(4)

但到了50年代,尽管仍有一些美国乡下人依赖户外茅厕,也有一些城市家庭住在盥洗室外置的廉价公寓里,但这明显是少数。到1955年,大多数美国家庭拥有一辆汽车,而70%的住宅都安装了电话。

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代人时间里,作家菲茨杰拉德说的富人〃与你我不同〃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句虚言,而这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在50年代,美国很少有人过得起一种奢华的、足以与中产阶级形成强烈反差的生活方式。富人的房子也许比大多数人的大,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住在府邸里……尤其是因为,他们养不起打理这些深宅大院所必需的仆人。传统上富人与其他人在服饰上的差异基本消失了,究其原因,一是普通工人已有钱购买(并清洗)好衣服,二是富人再也无法维持旧日的穿衣方式,那需要大群仆役来服侍他们上装与卸装。富人传统上在出行快捷方面享有优势……直到今天人们还称高档店铺是开给〃马车顾主〃的,而在汽车普及之后,连这个优势也消失了。

如果说上述的一切都给美国人带来一种新的尊严感,我想这不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我们对〃长镀金年代〃美国所知的一切都说明,尽管这个国家有民主的意识形态,但那是一个阶层观念很强的社会……当时富人自认为是高于工人的〃上等人〃,而工人整日害怕(并愤恨)那些〃老板〃。但在战后的美国,上述阶层观念已大体无存……在这里,我可以根据我个人的记忆来发言,因为我是在这个社会里长大的,同时我们也可从人们的言辞与记述中了解情况。战后的美国社会有穷人,但真正的富人很少,对社会的影响也很小。当时许多工人得到运作良好的工会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其工作之稳定可与技能高超的专业人员相比,甚至在收入上也往往与之接近。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差别不过就像卡迪拉克车与Chevy车的区别:一个人或许比另一个人过得奢侈,但在人们可以去哪里、做什么这些事上,并没有大的差异。

那么,这个民主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富人怎么了?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是位移民到美国的俄国人,于197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大体上是由他创立了现代经济统计学。他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美国的〃国民收入核算〃系统,借助这一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数字体系,我们可以探究美国的收入状况。到20世纪50年代,库兹涅茨已将关注点从国民收入的总体规模转到国民收入的分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