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第三步:剪除亲隋势力

随着李渊兵马的越招越多,被蒙在鼓里的王、高二人才渐渐察觉出事情有些不对劲:

一、兵招的太多了,有必要招这么多兵吗?

二、新兵为何不划入鹰扬府(地方兵府),却交给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李世民作为李渊家人,倒也罢了。那两个叫什么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的,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根本就不属于军官编制,不合常理呀。虽说要临机独断,但这独断的未免也太离谱了吧。

满腹狐疑的王、高慌忙派心腹去摸长孙顺德与刘弘基的底细。调查结果更是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两个“编制外”长官居然都是高丽战争时的逃兵,属于按律当斩的重刑犯。

这下子,王、高坐不住了,想去当面质问李渊,又怕伤了和气,便寻了一个叫做武士彠的人问话:“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在逃案犯,他二人怎么能够带兵呢?不行,我们要把他们抓起来。”

武士彠(就是武则天的老爸)原本是个商人,处世圆滑,擅长交际,与郡内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很好。并因为李渊的保荐,在太原也混了个行军司铠参军的位置。

王、高之所以找到八面玲珑的武士彠,自然是想让他当个中间人,去李渊那边试探一下。至于抓长孙、刘的话,显然是说给李渊听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老李是明知故犯还是毫不知情。

岂料武士彠不仅没流露出惊讶的神态(明显事先已经知情),反而直接回答道:“哦,这两个人啊……嗯……他们可都是唐公的座上客。你们如果将他俩抓了,岂不是很不给唐公面子?”

闻听此言,王、高心中的惶恐自然又凭空加剧了几分。

李渊接到武士彠汇报后,也是坐卧难安。纸毕竟包不住火,王、高既已起疑,就难保不会有什么变故。为今之计,该何去何从?是干脆向王、高摊牌,拉其入伙呢?还是另寻良策?李渊思前顾后,一时难以决断。

仅仅几天之后,晋阳乡长刘世龙又送来密信:“王威、高君雅准备借在晋祠求雨的机会,对大人图谋不轨。”

如此一来,就不允许再迟疑了!既然联合王、高已不可能,李渊唯一的选择就是先发制人,立即动手。

公元六一七年五月四日夜,李渊让李世民预先埋伏军马于晋阳宫城外(五月,癸亥夜,渊使世民伏兵于晋阳宫城之外),准备起事。

选择这个地方是有原因的:

其一、晋阳宫是裴寂(时任晋阳宫副宫监,名义上的正宫监为李渊)地盘。在这个地方动手,就算王、高喊破嗓子也不会有人理会。

其二、行宫为重禁之地。王、高不好多带随从入内,也易于制服。

次日大早,李渊便以欢度端午节为由,约王、高去晋阳宫游玩。一行人刚刚在裴寂的陪同下落了座,就见刘文静突然领着开阳府司马胙城刘政会闯进来,称有密状。

乍见刘文静,王、高又是一惊:这不是已经犯罪下狱的原晋阳县令吗?怎么也跑出来了?还畅通无阻进了晋阳行宫?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李渊则不动声色的示意王、高先去看密状。

哪知刘政会却道:“告的就是郡丞等人,密状只能给唐公看。”

李渊装出一副非常吃惊的样子:“会有这种事?”起身将密状拿过来,端详好一刻,才说道,“王威、高君雅里通突厥,引兵入境!”

高君雅最先反应过来,将袖子捋起,挥舞拳头对李渊吼说:“这是污蔑!你为了造反,要先杀我!”(君雅攘袂大诟曰:“此乃反者欲杀我耳!”)

左右武士则不由分说,立即将二人拿下。

同时,二人在宫外的亲信也被李世民预先埋伏的大军迅速制服。

至此,太原事变顺利成功。

。 想看书来

7、空城计

然而,李渊等人还没得意两天,就接小校来报:“报告,一支突厥大军突然兵临城下。”

“什么?”李渊心想,妈的,弄假成真了,却仍镇定自若的问道,“有多少人啊?”

“报告,黑压压的一片,没法一一数清,大概有好几万人。”

“好几万人!”裴寂皱皱眉头,“虽说目前我们有些人马,但大多都是新手,连向左向右转都搞不清方向,如何去跟虎狼之师争锋?”

此话的确不假:要让这帮新兵去打突厥,那就基本等于把肉包子丢进狗嘴里。

众人沉默半晌,却听刘文静问道:“有没有刘武周的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