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看着他叭嗒叭嗒远去的两只泥脚,我的客人都好奇他的忙碌。照理说,他在城里有房子,有退休金,自己做生意还赚过两笔,有什么必要一定要来此搞得一身泥脏水臭?搞得老婆满腔怨气以至每次见客都要开一场控诉会?他是想发财吗?好像不是。凭他一位叔叔的局长身份,他在城里随便开个什么店,帮个什么工,也少不了这一份收入。相反,他在这里给东家诊鸡病,给西家送菜秧,到处指导杀虫和果树接枝,完全是个义务的农技推广机构——能发出个什么财?他还养了条大洋狗。那畜牲大如一头小牛,立起来有人高,一天要吃一两付猪肺,害得他老婆三天两头就去集镇找猪肺,光是车票钱和猪肺钱都不知赔了多少——有这样发财的么?

59 农痴(2)

连农民也觉得他不可思议。

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理解财迷、酒迷、舞迷、棋迷、钓迷、牌迷乃至白粉迷,就是很难理解一个农迷。人们看见健身的大汗淋淋,会说那是酷;看见探险的九死一生,会说那是爽;但看见一个人高高兴兴地务农,肯定一口咬定那是蠢。同样,人们看见粉丝们为台上偶象一掷千金,看见股民们在交易所血本无归,都会觉得正常。看见余老板玩农活哪怕小赚不赔,也会觉得疯人院没上门锁。

余老板忙得连电视都不看,从不知道哪个明星怀孕了,哪个明星离婚了,哪个明星打官司了,哪个明星的性取向有变……这在很多人看来,当然是问题更为严重。他简直是信息时代的白痴一个。他敢不承认?

这个时代的好些道理,没法与余老板说。

。 最好的txt下载网

60 一师教(1)

茶盘砚有个雪娥嫂,信基督教。她残了一只眼睛,但犁田打禾什么都做得,历年来交税费最全,完成摊派工最早,还收养了一残疾少年,比男人还勤劳,比干部还义道。

她第一次见到我,就愤愤批判唯利是图。她说村里有一富户,做什么都斤斤计较,让出几分山给村里修路,算起钱来也心狠手辣。他就不想想他一窝六七个娃崽是怎么长大的?——雪娥嫂是指当年大集体的时候。不是靠那时候的大集体,不是靠那时候见人有一口饭,他一大窝娃崽还带得大?现在倒好,他娃崽大了,也揣着大票子了,就事事要个等价交换,就朝集体的碗里吐唾沫了!

雪娥嫂对大集体的辩护,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北欧之旅。当时一路看过去,瑞典、丹麦、挪威、冰岛等国家的国旗都是十字旗,可见基督教为它们立国之本。恰恰是在那一片教堂林立的氛围里,国家奉行社会高福利政策,把所有国民从摇篮管到坟墓,颇有教门之内的平等之风。我一直暗暗猜测,那里的国策其实是宗教的延伸和放大﹡。

不说北欧,还是回头来说雪娥吧。我最初以为她是个什么干部,其实她连组长也没当过,只是有话就要说,是个嘴巴直通屁眼的直肠子(雪娥语)。她的最高荣誉是当过一回劳模,但她一听说要去市里开会,就吓得在柴山里躲了两天,让干部们找不着。后来不得已去了,但经常紧张得出汗,横着一只独眼,噘着一张嘴,很不快活的样子。

她回来后悄悄告诉我,她进城上台讲话的时候,不知道讲什么好,只能背诵干部写好的稿子,但说的与想的完全是两码事。她一边说着全靠各级政府的关怀,一边想着全靠仁慈我主的关怀;一边说着今后要好好学习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心里说的是今后要好好学习《圣经》……“我心里要说的话,主是听得到的。是不是?主是不会怪我乱说的。是不是?”她这样说。

我这才知道她是基督徒。

“你读过《圣经》吗?”

“只听过一点点。”

“你会唱赞美诗吗?”

她捂着嘴笑,“直喉笼唱不转,唱得像鸭叫!”

“你怎么想到要入教呢?”

“基督教好呵。基督就是一杆公平秤,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道理有十分,你就不能只讲九分半。”

这个解释倒也简单,而且还经典。

“跟你说,我八年来没有吃过一粒丸子,我老公八年来也没有吃过一粒丸子。”她是指家人健康不用吃药,如此“奇迹”的“见证”,实在值得她自鸣得意。

我这才知道,洋教传到这里来以后,已经有些变性,洋中带土,似旧实新。改良教规之一,是信教者不求医。这倒是很对山里人的胃口——他们本就对医药费的高涨深深发愁。改良教规之二,是信教者不吃别人家的饭。这也很对山里人的胃口——他们对日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