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对李贺说:“上帝新近修成了一座白玉楼,听说您文章写得好,让我前来请您去写一篇 《白玉楼记》,以资纪念。”李贺虽然病得有些糊涂了,但也知道“见上帝”意味着什么,于是以母亲年老多病为由,极力推辞。来使笑道:“李先生就甭推辞了,天上过的是神仙日子,比人间快活多了,还是跟我走吧。”不知道是因为李贺厌倦了人间的名利倾轧还是胳膊扭不过###,反正他最终还是被绯衣天使带走了。于是,人们看到窗中冉冉升起一股青烟,然后便是渐去渐远的车轮声。再看年轻的诗人,已经溘然长逝了。

最后,蛀书需要严厉指责的是,那位接引李贺的绯衣天使太不厚道。你既然把诗人请去写 《白玉楼记》 了,为什么不再多跑一趟,将这篇写好的雄文传下人间呢?难道你不知道,人间还有好多痴心读者正在眼巴巴地等着拜读他的新作么?

杜 牧:天生就有女人缘(1)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唐文宗太和二年,因为要规避首都长安的CPI涨得太厉害所带来的风险,朝廷决定将当年的科举考试改在东都洛阳举行。礼部侍郎崔郾接到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满朝大臣都聚集到长乐饭店为他饯行。国立大学副校长吴武陵教授听说了,也骑着一头跛脚笨驴前来拜会崔大人。这位吴教授官虽不大,但威望极高,而且一般不喜欢参与迎来送往的酒会;他这次不请自来,崔大人觉得十分意外,赶紧离席,单独接待吴教授。吴教授说:“鄙人偶尔看到十多位太学生聚在一起,聚精会神地读一篇文章。走近一看,才知道是杜牧的新作 《阿房宫赋》。我略略拜读了一下,觉得他实在是个大才子,绝对能担当辅弼大任。恐怕崔大人公务繁忙,没工夫读到这篇奇文,所以老夫特地赶来读给崔大人听听。”说完,他就从袖子里摸出这篇文章,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读完便将文章交给了崔郾。崔郾听了文章,翘起大拇指,连连称好。吴教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马上就说:“既然你也说好,那你麻烦就把今年的状元给杜牧吧。”崔大人有点为难:“这……状元已经定下来了,榜眼、探花也有人了,就连第四名都已经确定了。您再为他挑一个其他的名次吧?”吴教授说:“实在不行,你就把第五名给他吧。”崔大人还在犹豫,吴教授早已按捺不住,厉声道:“如果你不干,就把 《阿房宫赋》 还回来,老夫不给你看了!”崔郾一看吴教授真动怒了,赶紧回答道:“好的,好的,一定听从您的吩咐。”送走吴教授,崔大人回到席间告诉各位,他已经有了第五名的人选。谁?杜牧。有一个人站起来反对,说杜牧人品不好,不能录取他。崔大人很无奈地说:“没办法,我已经答应吴教授了,反悔要被他骂死的。即使这个杜牧是个杀猪卖酒的,我也得录取他。”

主人公终于登场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这位仁兄当然不是杀猪、卖酒的出身。当时长安城里流传着一句俗话,道是“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地区的韦、杜两家,祖祖辈辈都是皇帝跟前的红人,离皇帝的距离只有一尺五。杜牧的爷爷杜佑,曾经是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还写过一本典章学的必读巨著 《通典》,而且天下文士泰半出自他老人家门下,牛着呢。而杜牧本人,也决不是泛泛之辈。他从小博学多能,犹擅兵术,曾经为 《孙子兵法》 作过注,其注书质量,被后人誉为堪与曹操、李筌比肩,绝对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杜牧作于二十三岁时的成名之作 《阿房宫赋》,便表现出了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过人见解。关于此文,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扬州人苏隐晚上睡觉时,听到被子底下有好多人一齐用细微而尖利的声音诵读 《阿房宫赋》,觉得很奇怪,掀开被子一瞧,并没有人,只抓到了十几只虱子。打死这些虱子后,读书的声音就没了。咳,苏隐先生太无“虱”道了,这么爱学习的虱子一定是好虱子,干嘛要杀掉呢?你弄个罐子将它们装起来,再招聘几个人成立一个马戏团,还能不赚得盆满钵满?真是没商业头脑,活该一辈子做穷酸文人。

杜 牧:天生就有女人缘(2)

因为这篇 《阿房宫赋》,也因为吴武陵教授的推荐和虱子们的鼓吹,杜牧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他高唱着“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入关来”的歌儿,意得志满地回到长安。同年,他又通过了一次名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公务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