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卤汁豆花 (第2/2页)

一半儿。

萧家这个小女儿,是萧母到了底张村才生下的,从小就活得艰难,现在两岁了也没个正经名字,大家一直小妹小妹的叫着。

压豆腐就在草棚里的木菜墩上进行,先拿一张干净的布铺在木墩表面,然后将刚刚剩下的豆花一勺一勺地舀在上面,放满之后就放上一个木板,再用石头压在木板上,将豆花里的水分挤掉。

大概一个时辰后,宁凝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将石头搬走,用手试了试豆腐,弹性和色泽都不错,第一次的豆腐制作,很顺利的就完成了。

等豆腐做好后,萧母、萧延朗、甚至是萧延昭,都颇为稀奇地过来观望,那白嫩嫩又有弹性的固体,确实和他们过去吃的豆腐完全不同。

当初买豆子的时候,一斤三文钱,而一斤豆子差不多能出三斤豆腐,豆腐的成本大概在一文钱左右,再加上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如果真的要卖,价格定好的话,倒确实一本万利。

萧家中午的主要配菜就是豆腐,宁凝将一小半豆腐切成丁,拌了些小葱丁凉调,正是后世流行的小葱拌豆腐;另一半豆腐则做了个爆炒,加了些青菜,没有辣椒让人遗憾,不然就能做麻婆豆腐了。

不过就这样简单两道菜,也让萧家众人吃的满口留香。

“这豆腐真香,实不相瞒,三娘昨天说要做豆腐生意,我是有些怀疑的,但是今天的豆浆、豆花还有现在这豆腐,着实让我开了眼,这豆腐生意绝对可行!”萧母赞不绝口。

在饭桌上,宁凝也说了自己的想法。

“买的豆子还剩下八斤,我想着明天先磨五斤,做成豆浆和豆花,去西市的摊子上试试看。”

至于要做豆腐,总不能一直拿木菜墩凑合,宁凝打算发挥专业特长,先打造一套压豆腐的道具,后面如果赚了钱,有了本金,可以购入一辆手推车,那天去镇上,她已经看到不少路边摊都有自己的推车了。

萧母自是赞成的,并且表示她来负责磨,宁凝专心点豆腐和熬卤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