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亢奋,几个人开始随音乐喊叫起来,喊叫声不断扩大,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最后几乎全场都在“大合唱”。

舞池旁边是吧台,跳累了的人们在这里小憩。倘若相互之间想要聊几句,非得靠近对方的耳根扯着嗓子狂吼才行。也难怪,用常客的话说,到迪厅是来“蹦”的,交谈反倒显得多余了。DJ是舞厅的灵魂,为招揽客人,不少主办者专从国外高薪请来著名的艺员来搞活气氛。一般日本籍和美国籍的DJ很受欢迎。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乐”,正是当今青年一族的写照。入夜之后,在这里不用迁就生活,尽管只是片刻欢愉,却也能排遣抑郁,放松自己。

现在一种叫做“啪啦啪啦”舞的时尚潮流从日本席卷而来。“啪啦啪啦”,即“ParaPara”,是风靡于东京涩谷一带的一种青春舞蹈。也就是在流行歌曲的音乐背景下,不停地拍手、挥手、举手、摆手……一首歌曲大概可以发挥出100多种手势,木村拓哉、滨崎步都曾在他们的演唱会上演示过。现在许多爱舞者一听到这乐曲,很快就能“啪啦啪啦”起来。

在大江南北、城市乡镇,一样变幻的灯光里,一样响彻着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舞池里人头攒动,随着音乐舞动的男男女女们表情一样的痴迷和狂热。“忘乎所以”地疯狂扭动,汗水和激情的味道也慢慢升腾起来,弥漫在空气中,浓厚得有些无法忍受,但又有诱人的味道缠在舌间,久久不肯散去,从而刮起一股席卷全国的劲舞旋风。

中国人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开放了,陌生了,这还是张爱玲女士笔下那些温文尔雅的中国人吗?

跳舞的盛行可能与欧美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有关,但也与年轻人喜好创新的个性和热辣的生活有关。那些可以让人尽情狂跳的舞厅的风格大多源于时髦的西方文化,喧闹的音乐声震得人耳鼓作响,一种跳动的生命力豁然而出。在这里,你尽可以像广告中说的“Just do it”,调动全身的细胞狂舞,舞厅里面巨大的音乐声令人的每个细胞都鲜活起来。在猛烈而又快速的电子舞曲中,身边的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只有沉重强烈的节奏在脑里轰鸣,通宵达旦,把人们的情绪烘托得居高不下。跳舞是不少年轻人的一种喜好,它将热情一直不懈地延续着、撒播着,传递给来到这里的人们。

酒吧最早缘于西方,不外乎是饮酒为欢之所,人在其中可以消磨时光,排解寂寞。酒吧在国内则是近些年才兴起。很早以前国内亦有茶馆或是酒铺,供人品饮、谈天或娱乐,也有小曲浅唱清吟,笙箫琴瑟相合,但气氛和今日的酒吧截然不同,就像民乐与西洋乐之间的区别。

酒吧落地即生根,这几年在都市中快速蔓延开来,愈演愈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酒吧在都市里亮起来,它是夜之景、夜之曲。夜晚有着独特的魅力,它舒缓人的很多压力,掩去钢筋水泥的疏离和冰冷,让城市变得柔和亲切起来,它又会彰显人的心境和情绪,悄袭你内心的隐秘之地。当白日的紧张和焦躁过去,夜晚让人卸下层层心甲,回复到最初的自己。

酒吧林林总总,风格各异,但无论它的招牌是前卫、另类,还是充满怀旧之风,重叙往日风姿,它都是与音乐和美酒相约的。

有人把酒吧分为红酒吧、餐吧和普通酒吧。酒吧中的饮品大致为洋酒、鸡尾酒、软饮、果汁及特饮�各酒吧自制 。其中,鸡尾酒、啤酒和威士忌是人们在酒吧中常点的饮品。

至于酒吧里的音乐就悬殊各异,截然不同了。有乡谣、爵士乐、摇滚,也有流行音乐、实验音乐等,基本可以满足客人不同的欣赏品味。酒吧的布置与装饰也是酒吧凸显个性之处,它的基调界定出它的氛围。如今爱泡吧的人越来越多,都市中的年轻人流连于酒吧之中,对不同酒吧的选择体现着他们的个性或是心情,酒吧给人提供了某种精神或心理的空间和余地。去酒吧已成为夜生活的重要内容,开在不同都市之夜的酒吧,越到夜晚越美丽。

泡吧已经从都市里少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逐渐演变为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吧”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从开始的酒吧,到现在的影吧、书吧、网吧、陶吧……层出不穷,并很快地被众人所接受。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人们嘴里都常重复着一句时髦的话:“我们泡吧去!”

随心情的需要,泡在熟悉的“吧”里,可把白天的忙碌、紧张和烦闷全部忘记。在这里可以喝酒,可以听歌,可以聊天,可以玩游戏,甚至可以倾诉自己的委屈、压力、困惑和无奈,使“吧”成为人们生活的“减压间”。这里有夜幕下掩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