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生产中高档轿车;一汽与丰田在红旗轿车平台上开展技术合作;同时在轻型车和动力系统方面进行合作。

随着一汽和丰田的联手,标志着中日两国最大汽车厂商的强强联合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使得姗姗来迟的丰田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战略获得重大转机,在与世界汽车巨头的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正像丰田公司副社长白水宏典说的那样,一汽与天汽具体情况不一样,天汽主要生产微型车,当然与丰田所属大发公司合作比较合适,而一汽是一家生产全系列车型的公司,丰田也是一个生产微型车、轿车、卡车等全系列车型的公司,因此双方合作的领域当然要广泛得多,也深入得多。

紧接着,一系列的动作把人弄得眼花缭乱。

10月8日,丰田在中国生产的第一台轿车威驰在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线。

10月9日,丰田、一汽和天汽三方在天津开发区正式举行了新工厂的奠基仪式。奠基典礼的名称被命名为“中国一汽(天汽)天津丰田二期工程开工典礼”。新工厂位于天津开发区第九大街、第十一大街、北海路和东海路结合处,一期工程投资额为3亿美元,这块据称是与丰田在日本的本部工厂同样大小、占地155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将投入生产新款皇冠3.0高档轿车。

21世纪:更远更自由(3)

12月5日,丰田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状告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诉讼书。

2003年4月9日,丰田与一汽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技术转让协议签字仪式,此次签署的技术转让协议是对2002年8月29日所签框架协议的细化,丰田将在2005年前逐步向一汽集团引入合作生产皇冠、花冠、陆地巡洋舰100系列、陆地巡洋舰PRODA这四款新车型,以及向一汽提供生产技术。双方约定,皇冠2005年春天投产,初期生产规模年产5万辆;花冠2004年春天投产,初期生产规模年产3万辆;陆地巡洋舰2003年投产,初期生产规模年产1万辆;霸道2003年投产,初期生产规模年产5000辆。

7月15日,在一汽建厂50周年之际,丰田与一汽集团的合作又结出新的成果,双方在此间共同签署了《SUV项目合资意向书》,并举行了长春一汽丰越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丰越汽车公司作为一汽与丰田合作建立的一个中高档多功能运动车生产基地,将先期引进“陆地巡洋舰100”系列4500MT、4500AT、4700AT三种车型。

9月5日,四川丰田在成都举行了越野车霸道的下线仪式。据说,来自中央、四川省、成都市的领导加上一汽和丰田等高层约500人参加了仪式,场面搞得非常隆重。因为霸道越野车的下线,是一汽和丰田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

与此同时,丰田的动作也引来了一些“非议”,其中,威驰成为了大家议论的重点之一。

专家们认为,丰田拿出“威驰”这个产品来是在“试水”。在丰田和一汽的大盘子里,威驰顶多是块试金石,丰田真正的大轴戏在后头:皇冠和花冠。

诚然,威驰在价位上已经把C级车的空间撑满,万~万,价格跨度实在是离奇的大。丰田方的解释也有点牵强,说是“经过调查要适应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这决不是准备与大众、通用与福特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在检验中国市场的需求。这其实是丰田的“保险战法”,无论市场喜欢高配置的还是中档的或者低档的,丰田先一古脑儿地推上台面,再加上2002年威驰的任务不过是区区2000辆,索性来一个“订单式生产”,试探中国汽车市场虚实之余,兼顾扩大品牌知名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称“丰田进入中国三十多年了,卖得最好的车一个是皇冠,一个就是花冠。而重视成功经验的丰田绝对把这一条看得极重”。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白水宏典也承认“希望通过威驰能扎扎实实摸到中国市场的脉搏”。

对于威驰价格的奇高,有人也表示出质疑。在2002年6月北京国际车展上,有日本专家当场就指出,这款车如果在日本生产和销售,价格绝对不会超过10;000美元。可是现在最基本的威驰价格也达到万元人民币,接近13;500美元;最高配置的威驰万元人民币,接近22;941美元,已经是标准的中高档轿车价格。而且威驰推出价格较低的车型在配置上太过简单,万元的威驰,不要说什么导航系统、语音系统,就连气囊也少了一个,最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型威驰没有配备主动安全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