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部分 (第1/4页)

木龆ā�

刘一民看了看公路上排成长龙的威武雄壮的车队,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从于学忠率领51军、57军进军山东那天起,我心里就决心整编转化这支部队,把它变成我军将来进军东北的先锋。这次确实是个好机会,要是于学忠不向台儿庄撤退,我已下定决心,就算背上骂名,也要以教一旅强大的战斗力来对51军、57军实施缴械。这么好的部队,放到张学良、于学忠、牟中流、缪征流手里,糟蹋了。要是经过我军教育洗礼,必将成为雄师。可惜,于学忠撤退了。他这一撤退,说明两点,一是他对我军的战斗力心存顾忌,也就是说怕了;二是说明于学忠是愿意和我们联手抗战的,宁可委曲求全放弃费县也不愿意与我军为敌。这样的人,是朋友不是敌人。特别是目前日军大兵压境,随时可能发生大战,我军态势又不理想,鲁南地区刚刚解放,需要一个稳定消化时间,各主力旅分散于不同区域,犯了兵家大忌。一旦日军大举出动,无论哪个方向,我军都会打的很苦。这种情况下,多一个人就是多一分力量,何况是51军、57军这种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呢?因此,不能对51军、57军动手,还得让开大道,让他们尽快赶到台儿庄布防,并就地补充。再说,目前的敌我态势,教一旅需要处于有利位置,便于增援各战场,在这里休整待机比较合适。这是我的想法,两位老兄要是有什么想不通的,可以说出来我们再商量。”

罗荣桓说:“不用多说了,按你的意见部署”

刘一民喊来朱哲晓,要他记录命令,命令骑兵旅旅长胡老虎、政委鲍文指挥临沂地方武装追击消灭张里元、吴化文部,注意执行俘虏政策,多组织喊话,瓦解敌人,缴枪不杀临沂城里的王吉文、赵鎛要提高警惕,守牢临沂城,严密监视向台儿庄方向撤退的于学忠部。如果于部确实是撤向台儿庄,不得阻击、袭击和留难,让开大道,放于学忠部南下。如于部攻击我临沂城,要立即报告,并坚决固守待援。命令洪超远率教五旅继续向临沂前进,新五旅停止回援行动,就地隐蔽休整。“

等朱哲晓记录完命令,刘一民签好字后,对蔡中说:“于学忠的参谋长王敬轩还在费县县城等着和我们谈判呢你到费县去,一是和王敬轩谈判,要于学忠部在台儿庄一线依托运河建立防线,对徐州防御,休整补充。二是和日军派来的清点尸体的代表接洽,要他们交钱后把尸体火化拉走。”

蔡中答应后就要走,刘一民喊住他,说是还有事要商量。等事情商量好后再走,让王敬轩在费县县城多等一会儿。

部队停止前进了,高原忙着指挥教一旅就地隐蔽宿营。刘一民和罗荣桓进了平邑集,把指挥部设在了原来的日军据点里。

刘一民要和罗荣桓、蔡中研究的有两个事,一个是山东的行政区划问题,另一个是从临沂保卫战中受到的启示。

这个时候,鲁南地区还没有后世历史上的枣庄市、苍南县、平邑县。其中,枣庄市属于峄县,苍南县属于临沂、费县、峄县、郯城县四县边区,平邑县还属于费县。此时的费县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县。

刘一民是穿越者,总觉得还是后世的地理区划更合理。象苍南县,虽然现在没有这个县,但是刘一民多次把这一带叫苍南县。时间长了,会把大家弄糊涂的。

刘一民的设想是按照后世的行政区划,重新划分专区、军区。象济宁地区,现在新解放,必须设立专署和军区,统一领导政权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才能逐步巩固政权,领导群众挖地道、搞生产,对敌开展持久战。即令小鬼子重新占领,也不可能把八路军的政权和武装彻底赶出去。如果不建立专署和军区,小鬼子一来,必定沦陷,仍然还会成为敌占区、游击区。

第九一六章 临沂模式

平邑集位于费县西北部,因春秋时期是鲁国正卿季平子的封邑而得名。

此时的平邑集虽然与仲村、梁邱、上冶并称费县四大镇,但也只是一个乡村集镇,总共只有两街三巷,百分之九十的房屋都是草房,镇子周围有圩墙围绕。

日伪军是在扫荡于学忠部、打于学忠部赶到祊河东岸后才重新在平邑集设据点的。这次八路军在费县县城消灭第十师团主力后,平邑集的日伪军随驻守泗水的日军仓皇逃跑,结果是逃到磁窑后被八路军歼灭。因为日伪军认定他们还能返回来,没有破坏新修的据点。刘、罗、蔡正好把日伪军的据点当作临时指挥部。

蔡中还要连夜赶到费县县城去,时间紧迫,刘一民抓紧时间,把自己关于鲁南地区区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