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 (第1/4页)

“那现在怎么样了?”窦明的嫁妆比窦昭当年还要多,如果落在了魏家人的手里,窦昭颇觉得像吞了个苍蝇似的恶心,“五伯母就没有和魏家理论几句。”

“谁说没有去!”蔡氏生怕窦昭误会了槐树胡同,急急地道,“那魏廷瑜借口窦明小产,把七叔父请去了济宁侯府,谁知道却是让七叔父去商量五姑奶奶嫁妆的。七叔父气得咬牙切齿,要不是我婆婆及时赶到,只怕两家就要吵起来,扯破了脸……现在这件事就这样搁着了,说是春节过后再说。可听魏家的口气,要么让五姑奶奶把陪嫁交出来给窦家托管,要不就休妻。七叔父为这事,气向几天都没有上衙……”

听说父亲被气病了,窦昭以为自己会很平静,可实际上她心口像插了把刀似的,痛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了。

“你们也是的,”她不禁嗔怒道,“这么重要的事,你们怎么能不告诉我?父亲身边本就没有人服侍,我们要不回来侍疾,岂不更是单影!”

“四姑奶奶可别动怒,”蔡氏慌张地解释道,“是七叔父特意嘱咐的,让我们都不要告诉您,怕您知道了生气了,动了胎气……”

姐妹兄弟们,送上第二更。

o(n_n)o~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一章 女儿

还好父亲、六伯母和舅母等人对自己爱护有加,没有把窦明的事告诉自己,要不然,她听着窦明和魏廷瑜狗交狗似的互相攻讦,肯定会恶心得吃不下饭去的。

窦昭决定等会好好安慰安慰父亲。

蔡氏却道:“四姑奶奶,我听婆婆的意思,初五那天会请了魏廷珍过来说话,您要不要也去听听,教训魏家的人一顿,也算是您这个做姐姐的对妹妹的维护了。”

窦家的人都知道窦明和窦昭的关系不好,窦昭也说了,不准备和窦明走动,但看在同为窦氏女的份上,会维系大面上的客气。可蔡氏家学渊源,觉得窦昭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尊贵,故作大方罢了,如果有机会,谁不希望捅对刀一手。她这才帮着窦昭出主意,趁着窦明连自己的陪嫁都快要保不住的狼狈时候,让窦昭做出以德报怨的态势,帮窦明出面维护窦明,在大义上站住脚,让窦昭有恩于窦明,让窦明对窦昭有气了只能忍着。

窦昭何尝不明白。

可她一点也不想和窦明沾上关系。

既然不会在窦明落魄的时候落井下石,也不会在她得意的时候打压陷害,她有自己的好日子要过,犯不着为她着急上火,劳心劳力。

“家里有五伯母和六伯母,哪里就论得到我一个出了嫁的姑娘出面?”窦昭很明确地拒绝蔡氏的提议,“让别人看见了,还以为我们窦家没有人了呢!”

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蔡氏讪讪然。

窦昭懒得理她。坐到了炕边听六伯母和舅母说话:“……届时东大街和西大街,长安门都有灯市,非常的热闹。我小时候曾和父亲来过一次京都,印象最深的就是京都的灯市,到如今也念念不忘,到时候舅太太不如带了璋如去看看,那样的情景,可不是时时有看的。”

原来正在说元宵节的灯市。

赵璋如睁大了眼睛望着母亲,满脸的期盼。

舅母听了笑了笑,带着几分遗憾地道:“那天的人多。我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她一个大姑娘家的。毕竟不方便,如果他父亲在就好了……”

窦昭忙道:“舅母,这件事您就交给我好了——颐志堂有很多护卫!”

舅母有些犹豫,却在赵璋如的殷勤的目光中败下阵来。笑道:“那好吧!到时候就麻烦世子爷了。”

“不麻烦。不麻烦。”窦昭笑道。索性做人情,“还要谁要去的,到时候一起去。”

“我要去!”蔡氏知道婆婆是希望她们能和窦昭走得近些。因而立刻笑道,“到时候我和你十哥带着仁哥和复哥儿一起去。”

两个小家伙听到母亲说自己的名字,不由支了耳朵听,知道元宵节可以去看花灯,立刻欢呼起来。

窦品媛不乐意了,她抱着母亲的大腿,软糯糯地喊着郭氏:“娘,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郭氏欲言又止,可望着女儿的眼眶中不由闪烁着水光。

就在年前,窦博昌的妾室白姨娘,为窦博昌生下了庶长子窦蕴。

郭氏的声音越小了。

窦昭很是同情她,又怒其不争。

女儿怎么了?难道女儿身上流的就不是窦家的血了?女儿就一定不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