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人的执行力。

四、格林柯尔的出价是不是合理?

不管怎样解释,这个问题还是一直萦绕在外界人们的心中。据科龙2001年的中报显示,截至2001年6月30日,科龙每股净资产为元,而格林柯尔仅以元左右的价格就取得了受让权。容桂镇镇长刘知行为打消大家的疑虑,提醒说,价格只是相对的,并不能衡量这次股权转让的全部。如果要确认在这次转让中有一方受损失,也只会是镇政府。而容桂镇政府之所以愿意以低于净资产价值的价格出售科龙股权,是经过综合评价来决定的,镇政府的收益应该通过税收和其他收益来体现。

另外有一种解释是,虽然科龙的主营产品科龙空调以及容声冰箱的市场销售并未因管理层地震而下滑,但全行业都在进步,两相对比就会显出落后来。这次的转让价格其实就是市场对科龙现状的新评估。科龙是需要调整状态的时候了,否则市场份额会被其他品牌逐渐蚕食。

五、为什么是格林柯尔入主,而不是其他企业?

据介绍,在格林柯尔出现前后,容桂镇政府就转让科龙电器的股份事宜与国内外众多的投资者有过广泛的接触,但何以让名不见经传的格林柯尔从中脱颖而出呢?

格林柯尔的五个谜(4)

容桂镇、科龙与格林柯尔接触了1年多,谈判了半年。在容桂镇政府看来,格林柯尔在自有的高科技核心技术和成长速度与发展前景方面具有其他投资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自身是一个在香港上市的跨国公司,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其与科龙的主营业务又都在制冷领域,可以优势互补。刘知行将选择格林柯尔的理由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看中它是香港上市公司,有完整的国际销售网络和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二是因为它从事制冷行业,能与科龙共同构筑完整的制冷产业链;三是因为它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四是可借格林柯尔的进入,给科龙带来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但是,还是有疑问的:格林柯尔是一家拥有专利技术的高科技公司,但在技术和品牌营销并重的家电行业竞争环境下,没有零售消费品的运作经验的格林柯尔,能带领科龙更快地发展吗?

对此,格林柯尔常务副总裁刘从梦从宏观角度描述了科龙发展的前景,认为格林柯尔凭借全球领先的先进技术、资金实力、跨国经营的市场网络等方面的能力可以与科龙原有的产业优势地位进行纵向整合,使双方受益。

当时,尽管记者以及公众有着许多的疑虑,但一些业内人士对这宗交易还是很看好的。有人认为,空调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经销商淡季打款的行规表明了这一点。有格林柯尔雄厚的资金力量支持,科龙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这正是现有投资人所愿意看到的。

不管外界怎么评论,格林柯尔进入科龙就这样一锤定音了。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科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被科龙人称为的“顾氏新政”就此拉开了序幕。科龙员工及外界人士一次次领略到顾老板的风格,顾氏的一举一动也没少让舆论炒作。

在中国,做任何事情好像都是这样的,在争论中掀开大幕,然后等待着淡出公众关注的视野,避开那些充满怀疑的眼神,再回首时,云淡风轻。但对于格林柯尔来说,事情从一开始就好像不是这样的,在不休的外界争论中掀开入主科龙的大幕,然后又在不休的争论中将自己曝光于公众的眼球下,一次次的曝光,一次次的争论不休,将自身抛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终于无法在经营实业当中韬光养晦,铸就了四年后的败局。

科龙自建厂以来,已经经历过两次危机,均是由于体制引起的。面对着市场竞争能力的日渐消耗,地方政府的意图在于引入顾雏军以亡羊补牢。没料到,顾雏军给科龙电器最终带来的却是致命的打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收购科龙后一件尴尬事

收购科龙不久,顾老板就遇到了一件最为尴尬的事情。

在受质疑颇多的科龙电器新闻通报会上,虽然格林柯尔一直不遗余力地宣扬:格林柯尔是“世界三大新型无氟制冷剂供应商之一”,格林柯尔是科龙最合适、最有潜力的买家,但那些官方化的答复,对各种疑问的腾挪抵挡,显然还远远不能让媒体认可格林柯尔,认可科龙的新主人——顾雏军。

很快,更深更广的质疑,就不仅仅局限于口头的几个问题了,铺天盖地地扑向格林柯尔。这次无疑更加迅猛,也更为致命。就像顾雏军时代的科龙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