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诒鹑耸安竦耐�保�顺��仓沼谌滩蛔。��约旱牟癫荻牙锾砹艘话巡窕稹;鹗粕盏揭欢ǖ母叨取⑸盏揭欢ǖ男问频氖焙颍�缦蚓捅淞耍�涞昧�笔氯硕嘉蘖φ瓶鼐置媪耍�

先来看一下科龙厂庆前夕的这场“科龙20周年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

“捧哏”科龙研讨会(1)

科龙20周年这一年,可谓风风雨雨,是非不断。2004年10月20日,距离20周年厂庆日还有一周的时间,科龙在北京召开了“科龙20周年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

在庆典日,大凡企业都会搞类似的专题研讨会,这既可看作形象工程,又可看作企业的公关宣传秀。但科龙的这次研讨会,意味显然不同。从2001年顾雏军执掌科龙以来科龙就麻烦不断,每一段路,都是那么崎岖曲折;每一个坎,都是那么令人惊心动魄。大张旗鼓地召开研讨会,显然是科龙发出的一个积极的信号。

只是,人们更关注的是,科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在此留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名言的地方,何以一路走得如此坎坷?科龙的发展,正好合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的节拍。联系起邓小平曾说的中国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科龙摸着石头过河的20年,对中国改革的20年究竟有哪些启迪意义?

在疑虑风头正盛的关口,平心而论,这时,研讨会这一方式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如果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厂庆,将这样的费用用于给科龙全体职工开展娱乐活动,显然更具有实际意义。但问题在于,顾雏军对自己在科龙这几年的苦心经营所得的成果太过于自信了,他要倒出来给世人看,在“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被问到对郎顾之争的感受时,他说:“我真的是想不到啊,”并形容当时的心情“恍如隔世一般”①。

说起2001年初入主科龙电器时,科龙的困难可以用难以想象来形容。因为在新股东进入前,照例要对科龙电器作审计,当时聘请的是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安德森顾问公司对科龙电器进行审计,但其在审计报告中,对科龙电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愿发表意见。顾雏军说这话时已经很激动了,“这是我看到的世界审计行中给公司评价中的最坏意见了。结果出来后的第二天,科龙电器在香港一些银行一亿多美元的授信额度立即被取消。”②

那么,顾雏军给科龙带来的是什么呢?他以切切实实的销售额和增长率来形容,“对科龙来说,明年会更美好。今年是原材料成本上涨,产品价格下滑的幅度最大的一年,而科龙度过了盈亏平衡点,科龙今年应该有10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明年可能还会有15%的增长。”①

顾雏军在科龙员工心中是怎样的呢?他很自信地说,“现在我已经不再需要每天在科龙那个16楼待着了。这个情况在2002年是不一样的,那时我离开科龙三天,就会谣言四起。而从今年6月份以后,我在科龙待的时间可能不到1/3了。所有的东西都规范化了,这个对我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终于有一个可以放手的公司了。”②

10月20日,在“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顾雏军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对郎咸平的“七板斧”进行了回应。这也是顾雏军在“郎顾之争”浮出水面之后的首次公开露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表示,把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使科龙这个个案充满寓意。

报告为什么起名为《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报告认为,把科龙的产权改革历程放到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大视野中,这样才能够领略到它的意义。中国企业改革路径是艰辛的,是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才找到了今天的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容否定的。

在这份调研报告中,明确谈到了极受公众关注的资产流失问题。报告认为,“在产权改革中,公有资产的流失应该千方百计地避免,蓄意鲸吞公有资产应该受到严惩。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资产是否流失的判断标准仍然是比较含混的,而且有时还带有情绪的因素或者与各方利益纠葛连在一起。在计划经济和国有体制下,资产的书面价值与真实市场价值可能相差非常大,因为资产价值常常是以过去的投入成本而不是以未来的经营收益来衡量的,企业会计制度也不能对资产价值作出及时调整。况且,产权改革还涉及资产评估审计、改革成本的计算和支付、产权交易,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