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中国环保进入新时代(1)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召开,“两会”认真总结了前五年的工作,部署了今后五年的工作,审议通过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明确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5年降低10%的约束性指标,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理在会上所作的

《 政府工作报告 》,强调要把环境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来考虑。报告中关于环保的内容非常丰富,内涵十分深刻,阐述篇幅和力度明显加大,是历次《 政府工作报告 》提到环保次数最多的一次。报告向全社会昭示,中国政府要下决心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有记者问及环境保护的问题时,###坦陈:“环境污染确实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十五’计划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率地告诉大家,环境指标没有完成。”总理指出:“多次强调,中国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但是必须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我想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在制定发展目标时,不要只看经济增长,而要看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此,这次‘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了两项目标,就是在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降低10%。第二,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特别是建设项目和企业准入制度。那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和建设项目,一律不能搞。第三,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特别是对水、空气的污染和土地面源污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理。第四,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要依法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依法追究那些制造污染而给群众、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我相信,只要认真、坚决地执行上述政策、措施,中国环境的状况会有改变的。”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十一五”规划,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总结“十五”期间的环保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环保工作,进一步开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国务院决定适时召开全国环保大会。

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开幕。大会历时一天半,与会正式代表300多人,另设分会场2300个,11万多人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参加了会议,规模空前。

与往届环保会议不同,此次会议名称有所变化,过去五次会议的名称都是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这次改为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虽一字之差,却寓意深刻。它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显示出环保地位的有力提升。

开会期间,正赶上北京接连数日的浮尘天气,###神情凝重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不能闭门开会。会场外,北京正出现严重的降尘天气。北京扬尘天气已经持续十多天了,这虽然有气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沙尘暴连续发生,对我们是一个警示。在这里开会,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大自然以它特有的方式再次向我们发出警示,总理沉重的话语振聋发聩,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规格高。###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环境形势,肯定了环保工作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四项工作和八项措施。曾培炎副总理对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这次大会精神,从编制规划、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严格执法、加强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环保进入新时代(2)

二是规模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管环保工作的负责人、主管秘书长及发改委、财政部门负责人和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组成单位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邀请了党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和武警总部的负责同志。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自治区、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