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侠淼目�в胪蹲剩徊馐愿鋈说男睦沓惺苣芰Γ�菇ㄗ钣诺淖什�渲米楹希�贫ǚ�献陨硖氐愕耐蹲视氡U霞苹��⒄攵钥突Ц髯远烙械牟莆衲烟馓岢鼋饩龇桨福�浣巧�帽仁墙鹑谝缴��

“投资理财”(独立观点、比较研究)意为理财规划师经过比较研究,客观公正地评价所有金融机构的产品;并以此评价为基础,帮助客户选取最优、最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即使理财规划师本人是金融机构的员工;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推荐本单位的产品。理财规划师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等同于贸易中商品检验局的地位。一旦丧失了客观公正性和独立性;理财规划即失去了其作用和价值。现在某些机构把理财服务定位于金融产品的推销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财规划的性质;当然得不到客户的青睐。

投资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是“神”管的事情;理财的目的是使资产全面、稳定地增长,是“人”管的事情。由于我们是人,因此稳定增长是正道,暴利是运气;普通人只能借助理财规划,构建资产配置组合以俟天命惠顾。

理财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理财心理测试。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恩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教授。丹尼尔·卡恩曼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弗农·史密斯则是因为“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得奖。这次授奖一反过去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授予完全理性的传统经济学和计算严密的数量经济学的惯例,首次授予了专门研究人捉摸不定的心理对经济行为影响的“行为经济学”,足见其在经济学和应用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标志着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行为经济学正式步入经济学的殿堂,是经济学、金融学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传统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假设人的经济行为完全出于理性思考,按照是否具有价值追求个人利益。假设他们会合理地利用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来估计将来出现的不同结果,然后获取最大收益。但是这种假设与实际经济活动中人们的行为相去甚远。比如在股市上,经常出现价格疯涨、股票价值降低,股民却不假思索地跟风买进;而股市暴跌股票价值凸现时,股民又仓皇出逃,即便价格一低再低,仍旧无人问津。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传统的理性经济理论却无法解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 理财规划(2)

丹尼尔·卡恩曼把心理学研究引入了经济学,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过程。他认为人类决策受人心理的影响,与标准经济理论的预测有系统性差别。卡恩曼的研究解决了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来解释现实中人非理性的经济行为。

“虽然人们都知道投掷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各为50%,但如果连续出现多次正面时,人们总是认为接下来出现反面的概率很大。”卡恩曼就是把人的这种“非理性”作为研究对象。他的视界理论(prospects theory)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或决策时,由于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时间、文化背景不同,他们都在已有的视界上进行判断与决策,这样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以小见大等与经济学理论假设不同的行为。卡恩曼通过例证来表达行为经济学的理论。

例一:对于同一份工作,给出两种薪酬标准:一种年薪50万元;一种是基本年薪低于50万元,再加项目提成。保守的人就可能会选择前一种方案,因为后者的风险明显大于前者。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们面对风险预测时,更多在意的是赢还是输,成功还是失败,是财富的变化,而不是最终财富的多少。要一个人承担的风险越大,他需要的补偿越多。由于不同的人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也导致确定和不确定的收入不等价。

例二:对于咖啡杯和巧克力两种东西,先得到咖啡杯的话,90%的人会认为杯子比巧克力值钱;而如果先得到巧克力,90%的人又会认为巧克力比咖啡杯值钱。

产生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不愿意拿得到的东西去换没得到的东西,所以先得到的东西就是好的。

例三:当人们要拥有一块沼泽地时,愿意出247美元;而卖掉自己的沼泽地时,要求补偿1044美元。同样,为获得某地区的邮政服务,每个人愿意支付的服务费是22美元,而要撤掉该地区已有的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