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型确是与其它地方流派盆景的明显区别和整体效果的独特之处。生长于四川平原肥沃土地上的川派盆景和传统艺术风格的形成,相传其起源于五代时期的悠久历史不无关系,如同山野间古树大树根基扎得深,其树貌必不一般。

川派风格代表性传统盆景有八种主要形式,包括有“掉拐”、“三弯九倒拐”、“滚龙抱柱”、“对拐”、“方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冤”、“老妇梳妆”等,并且各种形式的树桩盆景所用树种却各不相同。做川派传统盆景一般自幼树时就开始用棕丝蟠扎造型,首先将小树干、侧枝进弯曲造型,其角度、大小与朝向面变化丰富者为上品。制作技法的严谨有着与扬派树桩加工细腻至极致的作法有过之无不及,创造川派典型树桩,造型的方法是将树木斜栽,然后将主干作反向压倒,造出第一个弯;继续将主干横拐,制成第二弯;再将主干向上翻成第三个弯;接着又将主干回弯,造成第四拐;最后随弯作顶,令树桩顶部与基部在一条垂直线上。观上去:正面,只见一弯、二弯,三弯至五弯则不见,犹如顿挫的直干;渐转至侧面观赏,只见三至五弯渐显现,一弯、二弯又渐隐匿。可谓充分表现出立体艺术的特征与技艺功力,全视角观赏效果极好。而其他的“拐”类都源于此技法基本型的变形,其中最数“老妇梳妆”的树桩造型,它是采取山野挖掘的老树桩,待新枝长出后,选留一至三枝作干,经剪扎成形似老妇发式梳妆,有留二枝作干的称“双出头”;留三枝作干的称“三出头”等等。

川派树桩盆景一般用罗汉松、银杏、紫薇、石榴制等树种制成,其它树种也有。观多了盆景会发现川派盆景对树桩的根部处理很是讲究,川派艺人历来就有这样的说法:“盆树无根如插木”。故多见的川派树桩是栽种在产于四川邛崃、荣昌的陶盆或产于广元、江油、灌县的凿石盆中,其盆土表面是树桩悬根露爪般地坦露而且劲根少修整地盘根错节,望上去很有古树的雍容奇雅之风范,让人忆起我国明代著名山水画名家马远、刘松年等所绘山水画中的古树,昂扬横斜的树干、劲节突凸的悬根露土地尽显士人风范的笔意。

这种独到充满野趣的拙朴美感,源于蜀人见多了四川的峨嵋山、九寨沟这样的名山大川,见惯了长江三峡沿岸雄、奇、险、秀的自然风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这块土地的美,有着独到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认识与挚爱,因此他们才创造出了川派盆景多以古树名木为范本的盆景佳作,成就了川派盆景作品很见功力,特征突出的地方流派艺术风格。巴山蜀水的险峻,培养了蜀人吃苦耐劳且执拗的性格,成都平原的沃土蕴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也造就了川派盆景艺人自己的盆景技艺,对本土的作品有股艺不惊人誓不休的川“辣”作风。

盆景园里,刘晓聍立在一盆黑色劲干、碧绿叶片间长有一簇簇金黄色,有鹌鹑蛋大小果实的树桩盆景前,黑黑的枝杈显得很有劲骨,枝干的凌厉走向清晰地表现出修剪的功力,盆旁的铭牌写有“金弹子 树龄 二十年”的字样。让刘晓最感兴趣的还是绿叶衬托下的一颗颗“金蛋”,嫩嫩的黄色、椭圆的“脸蛋”。 余老走上前讲:“这是很有川派风格的代表性盆景,金弹子,地方树种,别的地方少有种植。”刘晓好奇地:“这能吃吗?”余老笑着摇头讲道:“要说这果树盆景还得属北方,你看咱们北京骅园的果树盆景,石榴、桃、梨、苹果、葡萄盆景,特别太平果一棵三四十厘米高的树桩,能挂几十个果,一直到深秋,红艳艳的很是喜人,那可以吃的,味道很好。”刘晓连连称是,他曾在北京骅园中见过诸多的果树盆景,那些经过造型、矮化的果树桩,很有大树的势态,其间挂上几个鲜艳透丽的果实,很诱人的眼和口的。特别是那几棵有几十年树龄的老石榴桩,老化的干枝外皮斑裂,有点不拘章法地伸张着,仍显出强劲的生命力。红绿斑斓的叶片中几棵硕大的果实白里透红,遇有一阵微风就不自禁地摇摇晃晃的,煞是喜人。赶上年头雨水大,石榴果赶不上八月十五就裂开了口,露出里面有如宝石般晶莹剔透的果颗。老辈人讲究:“多子多福”,石榴应了这老话,于是石榴和石榴树桩可以入画、入盆,成了艺术品。

(川派典型盆景“老妇梳妆”)

四十四

在上届全国盆景展评会上,成都盆景协会东道主和承办方的双重身份,令孙秘书长确立了四川省展团要争金牌第一的雄心,在过去的两年中他川西、川东的跑,不惜余力地网络人才和盆景作品,又动员了多方面力量协助作会务组织工作。求爷爷告奶奶地从各处拉来不少的社会赞助费,此次盆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