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其九、有的孩子因自己或家长在留学还是高考之间总想脚踏两只船,计划若考不上理想大学就留学。

这种计划表面看相互兼顾万无一失;实际上,让孩子耗用了高三宝贵的大好时光。

由于这类孩子觉得反正已有退路,必然分心;但一旦没考上理想大学,再转回头办留学,自然比上一类孩子费时、费钱。

这样的教训就发生在北京某重点高中的一名优秀毕业生身上。

该同学是班里第一名、年级前八名的尖子生,但就因这一念之差,当与之同龄的我们孩子已基本学完大二课程了,这位尖子生刚过ESL的语言关,还没上大一呢!

而且,该同学由于ESL的最后成绩没在七月初之前拿到,而原计划中要读的热门专业某些课程名额已满,所以,大一还面临因为上课量不饱和,而“窝工”的状况。

由上述可见,由于孩子的起点不同,留学规划最好量身定做。

孩子起点不相等 留学规划难克隆

有的家长问:虽然起点不同,但若终点相同,能不能把别家孩子成功的留学规划“克隆”过来呢?

我们从“过来人”的经验看,终点目标若“克隆”,其具体的留学规划必须有调整。

有些细节的考虑或设置,就象化工产品的添加剂一样,多了不行,缺了不可。

比如说,有位家长看到自己同事的孩子去德国留学,花费仅为去英国的四分之一,而且还没毕业,已找好工作。于是打算照方抓药。

在找我们咨询时还半纳闷、半感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非去英国呢”?

我们告诉这位家长,照方抓药不是不可以,但有三个细节你要考虑自己孩子能否做到。

其一、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学德语的,多年前,就给孩子开起小灶。而你的孩子是要从头学德语,时间和精力够不够?

其二、这个孩子之所以没毕业就找到工作,是因为德国有一种出口中国的大型设备,这孩子所学专业正是维护和安装此类设备的专业,派个中国留学生回中国当客户服务代表,起码省个翻译,以及探亲休假的多种补贴。

其三、如果你的孩子并不喜欢理工科,但英语还不错,你照方抓药的结果很可能是扬短避长。

这里想强调一句的是,千万别忽略孩子的意愿。

因为,留学不是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事情就算结了。

留学是需要几年时间,读几十门课,一天一天过,一门一门过的。

孩子如果不乐意学这个专业,或者根本不愿意出国留学,任凭家长再怎么谆谆教诲,也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所以我们说,先定位,再定做,孩子乐意是原则。

中西教育有差异 定位定做听建议

若问我们在“定位”“定做”方面有什么建议,建议的确有,那就是:

一、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是定位在“一种广泛的高等基础教育”上。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大学文、理方面的大多数课程与中国文、理方面大多数大学课程差不多,学生毕业时,并没有学到能实际操作的一技之长,只是对你所学专业有一个理论上的了解;只是给你人生事业的选择面,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

二、与中国有所不同是,中国长期以来是比较淡化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亦称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区别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甚至还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过一股不大不小的“专升本”热潮,许多专科学院都升格为大学了。

只是近两年,由于大学毕业生因连年扩招而增多,导致就业难,而技术学院类的大专毕业生反而因有一技之长相对好找工作,对高等基础教育的价值,才又重新评估。

然而,经过这样一个插曲,人们已经形成“学历越高,就应待遇越好”的观念了。

可当现实又要打碎这个观念时,无论是改变现实,还是调整观念,都需要时间。。

而西方国家则没有中国的“专升本”插曲,这些国家的###门一直将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分得很清楚。

这意味着,你若把中国几十年形成的观念贯穿到你家小孩的留学规划之中,那么,在经济景气好的时候,还不明显;若到经济不景气的低谷期,你的孩子又正好完成留学历程,那么,当初“定位”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后来结果的不同。

(关于这方面的不同,后面章节还会多次涉及,因为这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