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 (第1/4页)

羽东移步走进书房,就看见秦震折腾的一地全是书。

此刻他正盘腿坐在一大堆书的正中间,捧着一本泛黄的老书,一脸兴奋的笑着。

见羽东走了进来,秦震连忙招呼他道:“快快,你快过来看看!我本来以为我找不到这宝贝了呢,没想到被我遗弃了这么多年,它竟然还健在……”

羽东也好奇秦震手里拿着的到底是什么书,于是便一边避免踩到脚下的书,一边小心的走到了秦震的身边。以秦震现在的这个席地而坐的姿势,羽东也只好推开了几本书,随秦震一起坐在了地上。

秦震手里的这本书,一看就已经年龄不小了。那纸张脆弱到让人都有些不敢碰。

不过秦震干的营生就是倒腾古物,自然是有他独特的处理保存方式。所以现在看起来,这本老书还算完好……

秦震激动的拉着羽东说道:“就这本书,是我父亲给我的。他是研究地理的,这你也知道。他告诉我中国人谈地理,必须先看《山海经》。如果连《山海经》都没仔细钻研过,那就没资格在这个门槛上高谈阔论。

可是……我当初并不喜欢这部奇书。因为这上面的地名我一个都不认识,这上面的神鬼精兽我一个都不相信。在当时的我眼里,这就是一本荒诞怪异的神话书而已。所以他就理所当然的被我遗弃在了书架的最角落里。

可是当和你们走过了这一遭之后……我觉得我曾经固执坚持的世界观未必就全是对的,所以我现在无比尊重这部上古创世史诗了……”(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 九鼎九德

话虽如此,可是不管那九个鼎能有多么的大而重,对于茫茫的大海来说,依旧不过不沧海一栗。

在大海中寻找任何东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于这一点,现实中的很多例子都可以证明。

就算那禹王鼎真的很大,甚至和飞机一样大,可飞机掉进海里之后,不是也该找不到还是找不到吗?

就算那鼎比飞机还大,和泰坦尼克号一样大,那自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后,也是直到1985年人们才真正找到残骸的,整整找了73年!

更何况,秦震就不相信那禹王鼎能和飞机轮船一样大。所以,这个关于渤海的计划,实在是太荒谬,太庞大了。所以,他们还是需要缩小再缩小范围、了解再了解更详细的东西。

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重新找齐那禹王九鼎。

至于找到了那九鼎之后会怎么样,秦震不知道。但是找不到九鼎的结果,秦震却十分清楚。因为也就是当关乎到了国运安危的时候,才有可能看到羽东如此心慌不安的一面。

看着羽东还在认真的研究着那本书,秦震有些百无聊赖的问道:“传说九鼎不但代表九州,还代表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九德、九星之类的……这九州我知道了,九德又怎么说?”秦震勤学好问的打探着关于禹王九鼎的一切。

“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九鼎九德,九德九合。我们常说的一言九鼎,就源自于这九鼎。除了代指言必行、行必果的言语分量以外,还隐藏着九德的含义。”羽东一边继续翻书,一边为秦震简单明了的解释着他所问的问题。

“哦……看来这九鼎的意义还真是非同凡响,难怪秦始皇会疯了一样的找。又疯了一样的藏……”秦震感慨了一句。

羽东听到这里笑了一下说:“疯了一样的找,这还真是确实如此。禹王九鼎刚到秦始皇手里的时候,并不是九个。而是八个。这中间还有一段比较神异的传说。

据说当初秦昭襄王攻打西周的时候,将那九个日思夜想却不可得的鼎掳到了自己的秦国。可就在这运送的过程之中。其中一个鼎里忽然飞出了一条神龙之类的怪物,然后带着那个鼎就一起沉到了泗水中。于是秦昭襄王带回秦国的,其实只有八鼎。

后来,秦昭襄王的曾孙,也就是并吞了六国的嬴政,做了秦始皇。在他屡次求仙无果之后,东巡路过泗水想起了那个沉在泗水之中的鼎。他派了数千人打捞寻找,不过所有的传说也就只到这里了。”

“啊啊?别啊!那打捞之后呢?是找到还是没找到?”秦震十分好奇的问着。最受不了这种讲到一半就忽然断了的故事。

不过羽东也很无奈的抬了下头回道:“所有关于秦始皇和九鼎的传说,就只到这里。他在泗水打捞的结果如何,没人再知道。甚至自那之后,连剩下的八鼎去向也都不再有人了解了。但是……”

羽东说到这里,稍稍停顿思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