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7部分 (第1/4页)

知恩报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零点书屋www.luebin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学国际关系专业。1939年回国,一度任第九战区副参谋长。以其学术造诣深厚,兼任中央军校长沙分校主任,轮训地方军政干部,1942年后任陆军大学教务处处长、国防研究室主任,筹建国防研究院,目的在培养三军高级将领和幕僚人员。其间,兼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中将衔高级参谋,协助蒋先生与美国联络谈判事宜。

1943年,中、美、英三国高级幕僚会于印度加尔各答召开,中方为宋子文、何应钦,杜建时以随员身份参加。其后,杜建时探察到美英只进攻缅北而非全境的计划,及时向蒋先生汇报。

中、美、英、苏的开罗盟国首脑会议,蒋介石命商震、林蔚、杜建时等高级幕僚草拟提案,主要为:反攻缅甸,以美国武器装备训练国军,并要求英国支持国军的反攻。

蒋先生和史迪威矛盾激化时,史迪威托杜建时请蒋先生接见,后者在愤怒中予以拒绝。1943年夏天,罗斯福、丘吉尔会于华盛顿讨论中国战区事宜,宋子文和杜建时前往参加。杜氏在会上支持陈纳德意见,反复说明中国对空军的急需。

在重庆美军司令部,杜建时与史迪威的参谋、助手频繁联系,察知史迪威使用美国援助在中国的去向。1944年9月,赫尔利来华,由杜建时陪同,赫氏电报美国,据实汇报蒋、史性格水火不容,直接点题:有史迪威在,中美不能合作。杜建时在赫尔利处见到电报原文,当即报蒋,蒋先生大喜,嘱咐杜建时照顾好赫尔利,加深私人情谊。罗斯福接报以魏德迈接替史迪威征求蒋的意见,蒋先生与魏德迈友善,当即拍板。魏氏对蒋极为尊重,以蒋先生为统帅,自居参谋,蒋先生喜不自胜。杜建时又和魏德迈为堪萨斯大学同学,于是中美联系,趋于密切。

远征军的第二阶段为中国驻印军,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副总指挥,柏特诺为参谋长,温鸣剑为副参谋长。

史迪威性格直率中保有威逼、专横。孙立人、郑洞国、廖耀湘与之时有抵触,发生正面冲突或反驳,“不仅赢得我军官兵的衷心爱戴,且为美国许多正直有识的朋友所赞赏,最后连史迪威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倍加尊重”。

这时发生温鸣剑事件,以美国军官取代中国军官。史迪威将温鸣剑等人撤职,企图用美国军官取代驻印军团以上干部。郑、孙、廖一致反对,史迪威被迫自行纠正(王楚英《我所亲历的印缅抗战》94页)。

不过,驻印军一切武器、弹药、给养、服装、医药等全由美军提供,补给到连,供应到人,种种优势和做法,与其他部队风气全不相同,这也是驻印军对史迪威最终产生好感的原因。史迪威本人,他的士兵化的举止、雷厉风行的作风,他的忠于职守、责任、荣誉感等良好风气,也给国军官兵很大震动。

驻印军反攻战的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以及密*围攻战斗极为惨烈。作为高级参谋的温鸣剑,主要是和美军协商沟通。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一(8)

譬如,史迪威和美军军官,较缺乏中国古兵法上那种对地理兵略的考虑和重视,中方参谋和他们谈及公路补给的巨大困难,他们总是不以为意。虽然他们清楚雨季势难行车,且中印公路边修边打仗,使用率极低,这一带又到处是沟谷纵横的原始森林。但他们总强调依托强大的空军支援,仿佛一切不成问题,他们这种思想在后来的缅北反攻战中吃亏不小。这时温鸣剑就要出面苦口婆心地沟通、解释,以期对方接受意见。

抗战初年的战略一瞥

抗战初期的大战略方针,总体的分析不错,但对于战争双方的实力和战争残酷性,日军攻击的速度和作战实力估计不足,属于盲目乐观。盖以1945年初日本尚能进攻至独山,骎骎有包围攻击重庆之势。而那时美国参战已经三年多了!所以,参谋本部的策划,较之蒋介石诱迫日本改变进攻态势,将其逼为由东向西进攻,并迅速编练60个机械化师……如此看来,蒋先生实在棋高一着。

1938年1月,军事委员会在武汉进行改组,取消第一至第六部,改设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何应钦改任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白崇禧以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徐永昌任军令部长;陈诚任政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政治部副部长……刘斐任军令部第一厅中将组长,后升厅长。在前一年8月的最高国防会议上,刘斐的发言大略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贯采取的是蚕食政策和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的兵备虽强,但人口少,兵员不足;国土小,资源贫乏;国力弱,不利于

《烽火智囊》 第2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