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部分 (第1/4页)

这并非偶一得之的境界,而是他从那刻开始便拥有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井中月的层次上更上一层楼。

杨公卿和麻常催骑来到他后侧,三人后方阵列八十战士,是突围军的主力部队,分作三军,前军四千人,由矛盾手和刀箭手组成,负起躁作三十挺八弓弩箭机和十五台飞石大炮,可对敌阵作远距离攻击。

中军一千人,以木驴和虾膜车在前军站稳阵脚后填壕。后军二十人,清一色是轻骑兵,是能应付任何情况的快速应变部队。

三军分别由跋野刚、郁元真和段达指挥。

另外两军各二十人,忱兵于南门和另两门厚载与定鼎间,由单雄信和郭善才作主将,截击从西攻来的敌军,使主力大军能把力量集中对付正前方的敌阵。

广场上全体将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寇仲身上,静候他启门出击的命令。

倏地千里梦人立而起,仰首嘶叫,就那么双蹄凌空的当儿,后蹄踏步,滴溜溜转过身来,面向将士,前蹄回到地上。

这一手大出众人意表,更是神乎其技,能人所不能,登时惹得手下将士不自主的高呼喝彩,战意大增。

〃锵!〃

寇仲拔出井中月,斜指星空,哈哈笑道:〃我寇仲生平千百战,每趟均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凭的是兵法战略,不畏强雄的勇气。今趟也……〃

话未说毕,将士早忘清呐喊,把他说的话掩盖过去,士气攀上顶点。

寇仲知道是时候,更庆幸及时作出今晚立即出击的决定,盖因不论窦建德或正追随他的大部分将士均为出身农民的起义军。而李世民、李元吉代表的却是一向欺压他们的旧隋权贵魏晋以来横行无忌的高门大阀。李元吉当众残杀窦建德,使守城军在敌忾同仇下激起义愤,加上自己对他们的影响力,在记忆犹新,没有被时间冲淡下,人人均抱有不顾生死力拚求存之心。

一声令下,在门楼上主持城内大局的王玄恕,命手下放下吊桥。

寇仲井中月回鞘,战鼓声中,一马当先进入门道,领先出城。

〃当!当!当!当!〃

两座箭塔阵地的唐军敲响铜锣示警求援。

两寨同时传出号角声,寨门大开,分别驰出三支部队,在寨外布阵,只看其反应迅速,可知早蓄势已待。

一寨部队仍由屈突通指挥,兵力最强,达三万之众,在一般情况下,纵没有壕堑坚寨,兵力亦足以封锁南路。另两寨兵力则在万五人间,分由薛万彻和史大宝领军,成为屈突通部队左右护翼,军容鼎盛,气势如虹。

突围部队迅速出城,在第一重壕堑和城门间布阵,准备进击,三十挺八弓弩箭机和十五台飞石大炮分两排横列正前方,重五、六十斤的大石和特制弩箭,以虾膜车装载运送。其他两门的突围军仍按兵不动,伏在紧闭的城门后,静待出击的时机。

寇仲目光来回扫视第二重壕堑另一边约两座箭塔投石机阵,每阵战士过百人,若非另有安排,只这两座敌方的前线防御点已不易攻破。

右方的杨公卿道:〃他们放弃第一重壕堑。〃

另一边的麻常笑道:〃因有前车之鉴,上趟我们是锲着进入两重壕堑间的敌骑尾巴杀出壕外,因缘巧合下一箭建功,赢取得漂亮的一仗。〃

〃咚!咚!咚!〃

鼓声中敌方三寨军马往第二重壕堑推进,至离第二重壕堑千步许处停下。

寇仲微笑道:〃填第一重壕!〃

麻常传令开去,五十辆虾膜车从军中飞快推出,直接送入壕垫去,接着泥土包运送不绝,不到片刻长达二十多丈本是横阻前方的一段壕垫,变成平地。

寇仲待兵员退回阵内,指着跨建于左方伊水的三座临时木桥道:〃当我们控制大局时,须立即以大炮飞石把这三桥摧毁,断去敌人大军从城东来援之路,李元吉若要来援,须多走点路,绕城西而来。〃

同时打出手令,〃隆隆〃声中,弩箭机和石炮首先往前推移,越过填平的第一段壕垫,直扑第二重壕。

麻常点头领命,道:〃此事交由下属负责。〃

敌方号角声起,主力军分出一支二十人的盾枪手和箭手推前增援第二重壕垫。

突围军拥有远攻重装备的先头部队,在离外壕五百步处停止不动,等候寇仲攻击命令。

寇仲从容道:〃降下厚载和定鼎两门,城门后的部队仍须按兵不动。〃

杨公卿微一错愕,后方传信兵以旗号向城楼的王玄恕发出指令,再由王玄恕向另两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