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恢�阑畹男∽油匣厝ィ�┥瞎妨锤�勖强疵哦豪郑��� �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更有人抓住机会谄媚地道:“黄爷妙计,这法子当真好玩有趣!”

李三思恚恨欲死,大声道:“死胖子,你不要太过份!须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日你以众欺寡,不怕来日我出了头,以强凌弱?”此时此刻,他胸中生出一股冲天的愤怨和誓要出头天的发奋之气。经此一辱,他彻底明白,在这个等级森严、弱肉强食的时代,自己想要独善其身,逍遥自在的过日子是不可能的了。自己不强大不出头儿,就会有人欺上头来。

黄士定踢了他一脚,轻蔑地笑道:“好大的口气!你要能出头儿,抚河水倒流!”这一帮人是早做好了准备,绳子都不用外找,当即拿出麻绳将李三思和李四明二人按在地上反捆了双手。

捆人的黄家爪牙趁机就在他二人怀内胡乱掏摸,从李四明身上搜出了十余两银子,全都毫不客气揣入了腰包,其中包括李三思刚给他的三两。李四明沮丧不已,这是他的全部家当了。到是李三思怀里揣着的仅有的那一两银子,因为目标小,幸免于难。

突然,搜东西的那人惊奇“咦”了一声,恭敬地将一个从李四明怀里的搜出的白色玉佩递给黄士定,“黄爷,您看,这玉佩好像不错。”

“这玉佩不能拿!”李四明神色惊慌地喊了一声,招来的是腰上又挨上了一脚。

黄士定平素搜罗的珍玩珠宝不少,是个识货的人,漫不经心地接过一看,发现这玉佩论形质看雕工都极是古朴华贵,远非凡品可比。他有些惊讶,踢了李四明一脚,轻蔑地道:“这种东西哪里是你这小贼用得起的?定然是你这小贼偷鸡摸狗来的!”他却不提自己从李四明身上明夺财物的土匪行为。

李三思和李四明两人被绳子捆着,像系牲口一样连成一串。黄士定等人押着两人往外走。客栈掌柜看见他们大白天公然绑人,却又哪里敢多说一句?

关于李三思受辱于萧山县恶霸向奴仆之辈下跪一事,是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经历。其后的官修史书也曾特意载录此事,只是因为要为尊者讳,只含糊地写道:“……公遭豪奴折辱,强受之,而心以为耻,遂暗生发奋自励之念。”这话虽然语焉不详,但大体是实。

官修传记中又云:“此奴数日发背疽暴亡,有术士曰此为以卑辱尊之报,由是县中皆知公当贵……”这一段,就纯粹是后世修史者牵强附会之语了。

对于黄士定所言,史书中也留下了可供对照的一笔。《明史·地理志》中载:“嘉靖四十二年,丽山崩,土石堰塞抚河,水倒流百里……”

两人还没被押出客栈,就听见外面有人大声问掌柜:“有两位李爷是住这儿吗?”

李三思和李四明对望一眼,心中都想:“今日可真是热闹,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不知这次来的是敌是友?”

正这么想着,来人就迎面和他们撞上了。李三思眼尖,认出他是冯知县身边的一位长随,在县衙时曾经见过一面。那长随看见李三思和李四明两人被像黄士定等人像捆小鸡捆作一堆,吃了一惊。他是认得黄士定的,上前向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客客气气地道:“黄爷好。这两位是我家老爷的贵客,老爷命我请他二人去府中相聚。他俩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惹着黄爷您了,小人代他俩向您赔个不是。”

黄士定也认得这人是冯知县的亲随,当下也是一怔,斜了李三思一眼,心说难怪你这么张狂放肆,原来有些来头儿的,是与县老爷有交情。黄士定自己的后台更为深厚,到不怎么惧怕冯知县,但好歹人家也是父母官,面子不能不给上几分。若是当着他的亲随的面儿把他的客人绑走,那就是当面打知县大人的脸了,非结下深仇不可,为这点小事可不值当。

他久霸一方,深谙行事不能太过的道理,反正今日自己这一方也占尽了威风,气也出得差不多了,放这两人一马也不打紧。这些念头说来话长,但在黄士定心中只是转瞬之间便想得透彻了。他当下故作爽朗的哈哈一笑,对那长随道:“我和他二人也没什么仇怨,只是一场小误会,小误会而已。既然是冯大人的贵客,那就揭过不提。”

他转过头斜瞟着李三思,笑吟吟地道:“你说是不是呀?”

李三思低下头,忍气吞声地道:“是。一场小误会而已。”

黄士定挥了挥手,示意手下人给李三思和李四明松了绑缚,随后得意地大笑数声,腆着肚子领着一干爪牙扬长而去。

待黄士定等人走远,那长随向李三思行了个礼,客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