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本词副标题为“荷花”,上片先写荷花,再写人。首三句描绘荷花、荷叶,以红妆、翠盖来形容它们,以“拥”字衬托荷花之艳丽,以“翻”字刻画风吹荷叶的状态。时当盛夏,放眼眺望,但见水面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这里用一“暗”字说明其投影荫蔽了水边之地。

“波面”两句,以澄霞比喻荷花,陈与义《虞美人》词小序中描写荷花云:“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伊人亦结伴登上小舟,泛游于荷花中。采香,见范成大《吴郡志》卷八:“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这里就指采摘荷花。

“有人”四句,写饮酒游乐。欧阳修有《渔家傲》一首,是用民歌方式渲染出欢乐的情调,可以作为对比:“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写民间少女以荷叶当酒盏,欢饮至脸庞和荷花一样,醉眠于船中而不知船已搁浅。在本词则仅以“水溅红裙”和“晚醉”来概括这游乐的场面,他们在舟中泼水相戏,溅湿了色如荷花的红裙,欢饮至于都有了醉意。不知不觉,已是夜幕降临,月儿初上,风清露凉,欢乐已随白昼消逝,分别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下片连接上文写分别以后,思念同舟赏荷的伊人。“两凝伫”,点出双方黯然难舍之情。伊人去后,唯余寂聊忧闷,耳中不闻遏云歌声,“娇姿”是指怀想中伊人默默无语的姿容,同时也关连到眼前“欲敛娇红向人语”的荷花。

“魂梦”两句,写西风乍起,想伊人别情无限,魂牵梦萦,心中良苦。这里亦暗指荷花红,莲心苦,“朝来又觉西风起。”“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欧阳修《渔家傲》)

结末四句。以“遥想”两字,设想伊人此时亦正为相思所苦,她漫步水滨,双眉微蹙,宛如凌波仙子,纵然相隔云山万叠,自己亦能领会她的柔情。但她那优雅的仪态和轻盈的步履,犹如四周嫣然摇动的荷花,“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姜夔《念奴娇》)两者如今都无由得见,这种清幽的境界,亦只好让水际沙边的鸥鹭去领略了。(潘君昭)

烛影摇红

高观国

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征鸿相唤著行飞,不耐霜风紧。雪意垂垂未定。正惨惨、云横疏影。酒醒情绪,日晚登临,凄凉谁问。行乐京华,软红不断香尘喷。试将心事卜归期,终是无凭准。寥落年华将尽,误玉人高楼凝恨。第一休负,西子湖边、江梅春信。

本词是作者岁晚客中登临之作。岁云暮矣,作客他乡,愁绪万端,无法排遣,只有借酒浇愁,酒醒以后,百无聊赖,又想登高望远以抒忧思。首六句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与所感。放眼眺望,但见江水涨至与岸相平,这通常是船只开行的时候。远处几家村庄隐约可见,江面上归舟落帆,冷雾凄迷。此刻耳际又听到鸿雁鸣声,似乎在呼唤同伴要顶住凄紧的霜风,保持原来的行列,不要掉队散失,成为“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白居易《旅雁》)的孤雁。天际云层重叠,云影交映,是个“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的欲雪天气,使人格外感到孤独凄凉。

“酒醒”三句,进一层点出酒醒登临后处处牵动愁肠。别浦潮平,使他忆及当年与伊人相别南浦,登舟远行的情景,“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林逋《相思令》)那种依依难舍之情,至今难以忘却。而雁群相呼,又使他自伤在人生途中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朱敦儒《卜算子》)“谁问”两字,道出自己无处倾吐如同孤雁一般的遭遇,由此过渡到下片对往事的回忆。

下片“行乐”两句,追想在京师临安的乐事,“软红”名,可借刘辰翁词中语说明之:“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宝鼎现》)软红、香尘,都是形容临安的繁华。

“试将”四句,是说思归之心甚切,几次占卜归期,总是没有个准信。如今一年即将逝去,预计的归期又将落空,使伊人含恨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以致陷入深深的苦思之中。

结末又转入回忆。念及当年早春临别之前,携手同游西湖之畔,千树梅花,玉雪照映。两人情深意长,约定后会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