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砣缢梗�媚阒厝卧谏恚�佬朔胶ǎ�浊捌鹞瑁�⒀锏咐鳎��缘米称�绾纭!懊魅崭艚��保�路�队埃�菏髂涸疲�槐市�猓�樵嫌朴啤#ㄏ拇汉溃�

满江红

(小院深深)

岳珂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栏傍日教鹦鹉。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洛浦梦回留珮客,秦楼声断吹箫侣。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个深闺思妇的愁苦心情。

词的上片写闺妇的日间生活和感受,表现女主人公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无聊。起句从写景开始,“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首句连用两个“深”字,言庭之幽深,说明这是一个幽静、寂寥、空虚、冷漠的环境。深院,是写居住的人远离尘嚣。一个“悄”字使人感受到一种幽静,即这个小院落,整日静悄悄的。“阴晴无据”,即大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而又无常的,时而晴、时而雨。首两句看似写景、实际是衬托出闺妇内心的寂寞无聊和烦躁不安。“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这是闺妇直抒胸臆。匆匆春又归去,而久别的心上人却迟迟没有归来,故尔闺愁难寄。闺愁正为伤别而生,是因思念远方的伊人而生。“琴心谁与?”即伊人何处?这里含有千言万语和千种风情,万种思绪。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闺妇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开始苦中作乐:“曲径穿花寻蛱蝶,虚栏傍日教鹦鹉。”即她在深院曲径上穿过花丛寻拍美丽的蝴蝶,在洒满阳光的栏干边教鹦鹉学舌。“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杨柳象细腰的少女在东风中飞舞,闺妇笑它有点自作多情了。

词的下片写黄昏时分闺妇的孤寂心情,亦从景物写起。“云外月,风前絮”,这是傍晚的景物。太阳已经下山了,站在楼上对着一片苍茫的暮色,望着云边的月亮,风前的柳絮,庭中月色清明,无数杨花从庭中飞过,更加勾起了闺妇的无限思绪。昔日,花前月下,情侣们幽会的情景,记忆犹新;而今呢?缕缕情思与怨恨,涌上心头,惆怅悠悠。“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写神情怅惘的闺妇,默然无语地独倚妆楼,期盼着远方的伊人归来。“洛浦梦回留珮客,秦楼声断吹箫侣。”这是对往昔的回忆。“洛浦”句暗用了郑生解珮的故事。汉刘向《刘仙传》上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许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宋欧阳修文忠集一三二《玉楼春》词之十一:“闻琴解珮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秦楼”句化用了玉女吹箫的典故。《刘仙传》记秦穆公时,有箫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结成夫妇。后来就用吹箫作为结婚的典故。全唐诗二八六李端赠郑驸马诗:“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这里以往日的欢乐情景与今夜的孤独凄清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闺妇眼前生活的凄苦。最后一句以写景结束全篇,余韵无穷。黄昏时分,杏花在寒风中瑟缩着,而廉外细雨潺潺,使闺妇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首词的题旨较难捉摸,但细加揣摸,当是一首闺怨词,是怀人之作。前人谓“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胜”(沈谦《填词杂说》)这首词可谓“以迷离称胜”。(葛汝桐)

祝英台近

(北固亭)

岳珂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颭。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岳珂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镇江时曾为辛弃疾座上客,并说:“稼轩有词名,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作者亦有《祝英台近》两首记镇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楼”,写登楼北望的感慨:“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另一即本词。

本词题为北固亭。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形势险要。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历代诗人多喜登临吟咏,可见其为名胜之地。

“澹烟横,层雾敛”,开头写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联系下文“月下”句看,开头勾画的是江山月景图。可见诗人是月夜登北固亭的

。“胜概分雄占”,是说当前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