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 (第1/4页)

将这两封奏折拿到朝堂上和群臣商议,群臣依旧是争论不休却拿不出个解决方案来,他们虽然知道蓟门是薄弱地带,可蓟镇军备废弛已久,仓促之间哪能做好防备工作?

于是时间就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讨论之中浪费了,直到十月初二,皇太极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突袭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消息传来,京城震惊。

“陛下!速速下旨勤王啊!”钱龙锡顿时慌了,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已经是大麻烦,现在又遇到建奴入关,要是袁崇焕不能抓住机会立功的话,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要是袁崇焕下狱,当初举荐他的自己还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他立刻建议下旨勤王,好让袁崇焕能够得到合法的回援许可。

“哦?朕前些日子观看京营操练,倒是颇为威武,有十万京营大军在,足以抵挡建奴,又何须让各路兵马前来勤王呢?”李悠似笑非笑的说道。

刷的一下,众人的目光同时集中到了兵部尚书王洽身上,要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王洽现在恐怕早就被凌迟处死了,看看你干的都是什么事情!就京营那副德行能够挡得住建奴?难道你要我们陪你一起送死么?

“启奏陛下。。。。。。”王洽也傻了眼,前几天还为将皇帝忽悠过去,保住了头上的乌纱帽而感到高兴,没想到这么快就尝到了苦果,难道是上次自己忽悠的太过卖力了么?竟然让皇帝陛下误解了京营的战斗力,可是仓促之间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总不能承认自己上次是忽悠的吧?电光火石之间他总算找到了借口,“陛下,京营兵力虽已有起色,但恐怕也是只能守城,总不能任由建奴劫掠京畿百姓吧?还是下旨勤王,号召宣大、宁锦兵马一道抵御建奴的好。”京营大军不管用,但是宣大军和关宁军还是有些战斗力的,要是能将他们调回来,或许就能挡住建奴,用不着检验京营的真实战斗力。

“王尚书何须过谦,此次整顿京营,短短旬月之间既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尚书功不可没。”既然现在自己虎符之中的兵马就已经能够挡住皇太极,那么又何必要这些兵马前来勤王呢?要知道现在明军的军纪可不怎么样,而且由于大明文官对军方的歧视,恐怕连这些勤王军的粮草都不会供应,这些勤王军到了京城周围之后,除了劫掠百姓那还会有其他选择?李悠当然不愿意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

“好了,王尚书不必多说了。”见王洽还要出言分辨,李悠不耐烦的制止了他的话语,“只要京营大军能够如当日朕所见时那般英武,此次击溃建奴当不在话下,待建奴退去之后朕不吝惜封爵之赏,王尚书这些日子就好生调集京营兵马,随时准备出战吧!”

什么?竟然不是让这些京营守城,而是打算让他们出战,王洽差点晕了过去,看来这次自己死定了!

第848章 御驾亲征

“臣弹劾王洽欺君误国,京营如今早已破败不堪,岂是区区旬月就能有起色的,陛下定是被这奸佞给蒙蔽了!”事关自家性命,众人也顾不得和王洽昔日的交情了,立刻有人站出来出言弹劾,不这么搞不行啊,要是让京营出战,恐怕建奴真的能打进京城啊,到时候自家说不定就要死在建奴的刀枪之下了。

“臣附议,微臣听闻那王洽派遣士兵搜捕京中乞丐流民以假冒京营士兵,这样的军队又岂堪一战?”为了自家性命,这些官员竟然连平日里万万不会拿上台面的潜规则都说了出来。

当下王洽就成了朝中百官的众矢之的,昔日与他不和的大臣纷纷落井下石,与他一党的也立刻反咬一口,争取提前与他划清界限,免得日后事发被他连累上身。

“够了!昔日王尚书说京营事物牵连甚广,稍有变动就会引来无数弹劾。”李悠故作愤怒的喝道,“本来朕还不信,想着京营关系到天下安危,文武百官又躲在京城之中,京营要是败落了,他们自家的身家性命都不得保全,想必无人会在此事上加以阻挠;没想到尔等竟和王尚书昔日所言一模一样!见不得京营稍有起色!”

“如今王尚书整顿京营卓有成效,尔等却出言污蔑,是何道理!这些话朕不想再听到了,王尚书且放心,朕这就赐你专断之权,京营一事皆由王尚书做主,他人不得置喙,若再有上述弹劾着,朕定重罚不饶!”现在众多大臣看李悠的目光就像是看傻子一样,都到这个地步了,竟然还对王洽死心塌地的信任?

“陛下!微臣手上有王洽欺君的罪证啊!”又一名文官不甘心的站了出来,这可是关系到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