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

太高的工作目标,太大的精神压力,必须时刻保持的微笑,必须承担的责任使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已婚青年男女有意无意都具备了四张不同的脸:一张脸面对社会、一张脸面对子女及父母和亲朋、一张脸面对自己的配偶、一张脸代表自己的“内心”。人们往往用前三张脸交替示人,最后一张脸却常常畏缩在角落里,很少让别人看到。

生存的巨大压力,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而婚后的平淡和无奈,让这些身在“围城”中的男女患上了共同的“精神疾病”。就在人们苦苦追随医治“良药”的时候,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让“网络亚偷情”走进了精神饥渴男女的生活。各种琳琅满目的*站异军突起,访问量逐日递增,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登陆*站。

*站里有不同的聊天室和论坛,它们是网络上用来交流的主要场所。简单说来,聊天室用于大家一起吹牛,论坛则用来发表见解给别人看。每个人都躲在一个假名字后面,窥探别人,也拷问自己。

几乎所有的网络爱情都始于这里。正是由于网络带来的陌生感,才让人乐意用真实或是夸张的自己去面对其他网民。不少人在网络上的表现和在现实生活中判若两人,他们在网络上无拘无束、言行自如,不用惧怕别人不友善的目光。甚至有些人认为,只有网络上才能带来真正的朋友。

网络空间,紧俏的精神交流(3)

人与人之间只要存在交流,无论是在真实空间还是虚拟网络,都必然会掺杂人的情感因素:远近亲疏,喜爱厌憎等。也就是说,只要交流,就一定会放一些情感进入,或悲或喜,或怒或乐。在虚拟空间里,人潜在的想象力得到了释放,社交范围也较之从前有所扩大,从而为感情体验创造了条件。久而久之,人们开始习惯于在固定的时间进入一个固定的聊天室,等待一个固定的人;再后来,开始和他/她用专门的一对一的聊天方式,避开周围纷乱的人群。直到有一天,你惊讶地发现似乎依赖上了对方,于是,网络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杨旭,三十六岁,机械工程师。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会登陆*站,是因为网络的方便与安全。在现实生活中,杨旭是一个性格内向、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的“老实人”。由于不善交际,很多聚会之门都向他紧闭。时间一久,身边可以来往的朋友便逐渐少了起来。莫大的孤独感占领了杨旭工作之外的全部生活,再加上夫妻生活的平淡,更让他倍感寂寞。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旭误入了一个*站,好奇心与孤独感让他鬼使神差地进入了这个奇妙的空间,他在网站内填写了自己的交友信息。本以为自己的信息从此会石沉大海,却没想到在短短几天内就收到了不计其数的回应。杨旭一夜间有了不少网友,大家在一起胡吹猛侃组成了一个虚拟社交圈。

在众多的网友中,杨旭与网名为“咖啡闲情”的女性网友颇为投缘,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杨旭在“咖啡闲情”身上找到了惺惺相惜之情,也重拾了久违的热情,于是,虚幻的热情让杨旭产生了谈场网络恋爱的念头。

网恋者怀揣着在现实社会中受到压抑的情感,在热血沸腾中冲向陌生的情愫,带着强大的生命力来冲击我们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空间。

网恋存在的一大根本就是它的虚幻,虚幻的对象,虚幻的情感,虚幻的距离。这些虚幻让一切变得暧昧起来,就如同一个高度近视眼没有戴眼镜一般,整个世界都存在于朦胧美之中,那种美是那么的绚烂和神秘。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现实中浮躁和脆弱的婚姻变得越来越冷漠。年轻的新新人类追求时尚潮流、追逐绚丽浪漫的网恋,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网络聊天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但关键是,网恋者不见得就是一些单身男女青年,还有不少像杨旭一样的已婚者。他们在网络的另一端寻觅婚外情人,用精神来维持虚拟的感情,这种精神出轨防不胜防。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多年的婚姻生活使曾经的激情、浪漫、魅力、新鲜都变成了陈年旧事。人们开始怀念旧岁,怀念即将逝去或已经逝去的青春年华。显然,人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对恋的思念依然如故。随着网络的出现,各种*站、聊天工具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去满足对刺激、浪漫和美好的渴望。网恋没有肉体的接触和责任的承诺,已婚男女从某种程度上找到了精神寄托。

年轻人将QQ、MSN作为交流工具,已婚男女似乎更热衷于各种各样的*站,所以一些热门*站的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