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伤阳气,喝这款汤正好温阳补阴!

。。

“冷美人”暖身全方案

温暖的美丽,念起来,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味道,女人要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每个季节,每一天,每一刻,我们只要美丽,不要“冻人”,温暖的容颜才是自己永远的财富!

现在很多姐妹爱穿露脐装、迷你裙,仿佛露得越多越时尚,连冬天也不例外,长靴加短裙是最时髦的搭配。殊不知,这种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穿法可是犯了健康大忌。露着半截小蛮腰确实很迷人,但是腰腹部却是最容易受凉的部位;有些裙子看似能把大腿盖着,但寒气还会渗透进来……年轻的时候因为身体好,还不觉得什么,等到30岁以后,身体逐渐老化,骨骼、内脏所受的寒邪显现出来,将一发不可收拾,胃病、妇科病、腰痛、关节痛等都会找上门来,甚至还会长骨刺。

这些绝对不是耸人听闻,事实上,女人不能经常“冻人”,因为身体一冷起来就会血行不畅、手脚冰凉、痛经,连皮肤也会变得黯黄,失去昔日的光泽。女人的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一旦我们的身体过冷,它就会选择长更多的脂肪来保温,那样原本平坦的小肚子就会长满恼人的肥肉肉。想想就害怕吧?所以姐妹们可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 防寒,三个部位是关键

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因此防寒应该注意这三个部位。

头——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温度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散热量的30%,温度为4℃时,散失的热量占60%。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天气寒冷时戴上帽子必不可少!除了保暖之外,一顶漂亮的帽子还可以给寒冷的冬天添加一抹亮色。

胸——这里说的“胸”指的是胸腹部。风寒侵入人体,往往首当其冲的就是胸腹。胸腹部受寒后,容易损伤体内阳气,引发一系列问题。冬天时,很多姐妹觉得穿厚衣服太笨重,不妨选一条美丽的、长长的厚围巾,不但时尚靓丽,防寒效果也不差。

脚——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最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寒冷天气里,脚部的保暖尤其应该加强。晚上睡觉前,不妨用热水泡泡脚,只要几分钟,浑身都变得温暖舒适,不仅消除脚部的疲劳,还有助于睡眠。平常也可以多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爬楼梯、原地跳跃等,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接下来的一整天你都会觉得身体暖洋洋的,充满了活力。

■ 防寒不可忽视饮食

小时候,我总喜欢和妈妈一起睡,特别是冬天,感觉妈妈像个火炉,热乎乎的。如果把人比作火炉,那么食物就是燃料了,要想火炉的火烧得旺,首先要有好的燃料,那么咱们就来看一看能够提高防寒能力的食物有哪些。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热能大本营”。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能产生较多的热量,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防寒效果最好。

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也可以提高机体防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有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红枣等。

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甲状腺素能加速体内组织细胞的氧化,提高身体的产热能力。

另外,适当吃些辛辣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防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冬天适当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有一点要提醒姐妹们注意,除了多吃上面的这些食物外,我们还要忌食或少食黏腻、生冷的食物,中医认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我们脾胃中的阳气受损。

■ 泡澡让身体温暖如春

姐妹们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再冷的天,只要泡个热水澡,整个身体都是暖暖的,并且接下来的一整天都感觉不到一丝寒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很简单,因为泡澡可以促进我们全身的血液循环,自然也就驱走了寒意。泡澡的时候,可以将生姜洗净拍碎后,用纱布包好放进浴缸里(也可以煎成姜汁),或者加进甘菊、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这些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温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