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2页)

斯托拉里克从167个地区、规模完全不同的三组数据中整理出这四个因素的排名,这三组数据包括:人口在100万的49个地区,人口在50万~100万的46个地区以及人口在25万~50万的72个地区。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地方都与不同的人生阶段相适应。这个结果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有所阐释。作为本书的背景研究,我的团队根据一大批独立的数据,整理了不下25项独立的排名,包括最适宜家庭居住的地点排名、氛围最友好的城市排名等。我们发现,不论如何比较,总有一些城市在每项排名中都名列前茅。总体而言,这些地方不仅在人们各个生活阶段中排名靠前,在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方面都表现出色。排名最高的是旧金山海湾地区,在20项最佳城市排名中都位居前列。接下来是波士顿,在13项最佳城市排名中都跻身其中。然后是奥斯汀、明尼阿波利斯、罗利和西雅图。

这些地方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现在仍有一部分人像我父母一样,很满意目前居住的地方,在同一座房子里(甚至没有换过邻居)生活一辈子。大多数地方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相反,为满足人们在不同阶段的需要,会有很多不同且特别的地区。这正好说明了简?雅各布斯所描述的真正的大都市——是满足不同人需求的“邻里联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空巢时代的不老传奇(1)

“当想要找个地方居住时,”《华尔街日报》在2006年10月这样写道,“现在退休的人们总想找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虽然天气情况和空闲时间仍然是很重要的因素,退休者还是觉得“不管是小城镇还是大城市中可以步行的街区,只要能很快结交到朋友,认识不同的人就好”。不论是多功能的开发区,还是小城镇,抑或是城市中心,只要能够延续往日工作的热情,有份第二职业,或者有一个新培养的运动或爱好,离子孙们近一些,他们就愿意住下来。空巢者和退休者现在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没有全职工作和全职家长的束缚,他们可以更加自由灵活地选择居住地。

在长期抚养孩子照看家室之后,这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开始卖掉大房子,向往城市地区熙熙攘攘的生活。“我们不想再做房屋的奴隶了”。这是我以前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邻居告诉我的。很多空巢者也开始喜欢年轻职业人和同性恋聚集的地方。原因很简单:没有孩子。而且他们都喜欢彼此之间的亲切感和城市的便利设施。

很大一部分空巢者重新过上了单身生活,他们能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结识朋友和其他独身群体,从而建立起他们自己的中年城市部落。

根据《华盛顿邮报》2007年5月的报道,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罗斯尼—鲍尔斯顿走廊(Rosslyn�Ballston Corridor),已经吸引了上千名中年人前去。雷?特南霍兹(Ray Tenenholtz)与妻子分开35年后搬到了阿灵顿,在这里碰到了和他一样63岁的新同伴金?斯莱德(Kim Slade)。“像我们这样的人,离婚或者寡居,孩子也都长大了,我们也需要社交生活,需要交朋友”。特南霍兹告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

单身年轻人和空巢者住在一起也会发生冲突,《华尔街日报》2007年5月就刊登了一则这样的特别报道,恰当地起名为《当空巢遭遇兽穴》(Animal House meets Empty Nest)。报道跟踪记录了全国分户出售的公寓的增长趋势,最初由二三十岁的人提出,吸引的是年龄较大的买主。

这个报道也描写了两个群体直接的紧张关系。朱莉?拉米尔(Julie Lammel)是一位50岁出头的语言病理学家,她向记者描述了她在纳什维尔“兽穴”一样的住所以及惨不忍睹的景象。“有一次我上去一看,20多岁的那些人把整个屋子都霸占了,”她告诉《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我想,好吧,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这只是紧张关系的一个方面:年轻的“原住民”对这群老年人的笨拙和农民般的作息时间愤愤不已,而老年人对地产价格的影响又打击着这帮年轻的地主们。

大学城也是空巢者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能提供优质的健康护理,完备的生活设施,而且多样化又充满知识刺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空巢时代的不老传奇(2)

当然,不是所有空巢者都喜欢四处走动。很多人也喜欢不那么复杂的、田园诗一般的生活。结束了30年的传媒生涯之后,唐娜(Do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