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部分 (第1/4页)

按照包飞扬刚才所说的设想方案,在原有的徐城石化集团那建立精细化工产业园的构想虽然很好,却像是空中楼阁,并不能确保最后是否能够成功,未来前景如何,尚未可知。如果是真的是那么容易做成的话,徐城市也不是没有熟稔经济的专业性人才,当地政府早就开始做了,毕竟依托徐城石化集团,发展精细化工也有一定的优势。

精细化工和重化产业不一样,精细化工产品的产量通常都不大,但是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对精细化工来说,资本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技术、生产和销售都非常重要,而这些恰恰都不是以国企为支柱的老牌工业基地徐城的优势。

包飞扬从容地回答道:“徐城的高校资源,在省内仅次于凤湖,无论是华夏矿业大学,还是徐城市工业大学,都有很强的实力,所以徐城并不缺人才和技术。有了人才和技术,其他的事情其实就好办了,只要我们能够搭建一个平台,营建一个灵活的机制,就肯定会有人和项目涌现出来。”

包飞扬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正在认真倾听自己谈话的徐盛教一眼,才又继续说道:“当然这个平台要怎么建,还是需要跟徐城市做进一步地沟通,不过我觉得可以进行更多合作,比如我们海州临港经济开发区与徐城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开发区可以联合成立一家开发公司,约定收益归属,共同推动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的建设,我们临港经济开发区可以承诺为徐城市这个未来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完成一定的招商引资份额。”

徐盛教有些惊讶地看了看包飞扬,禁不住将坐端正的身体往包飞扬的方向向前倾了倾:“你的这个提法很有新意,不过你们海州临港经济开发区能够提供些什么?”

两地合作共建工业园在日后很常见,通常都是成熟地区向其他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时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这个时候,华夏国内还没有人或者地区尝试通过合作共建工业园的方式来进行产业转移,因此包飞扬知道,当他拿出这个概念的时候,两地合建工业园这样一个全新的事物因为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所以必将显得非常突兀(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八章 云山之游

看到徐盛教颇为惊讶的反应,包飞扬并不奇怪,他将思路理了理,略微斟酌了一下词句,继续对徐盛教说道:“徐城市和海州市具体怎么一个合作方式,当然还要商量。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觉得应该是徐城和海州两地的有机联合,也就是说,将徐城精细化工园区与海州临港石化园区作为一个联合的项目。在这个项目当中,参与的有华夏石油总公司,他们拥有徐城石化集团;还有马来西亚鼎峰集团或者其他的外部投资者,他们拥有海外渠道与资金;另外也包括徐城市地方政府与海州市地方政府。我们可以通过马来西亚鼎峰集团这条线,引进海外精细化工产业方面投资,倾力为江北省打造出一个崭新的临港石化基地。”

包飞扬刚才在谈话中提出的这个方案涉及到…优-优-小-说-更-新-最-快…WWW。UUXS。CC…两个地级市,以及华夏石油总公司这个庞然大物,以海州地方上一个小小的临港经济开发区来推动,那是典型的小牛拉大磨,显而易见会比较吃力。别说是徐城市,更别说是省一级政府,单单是在海州市,也并不是包飞扬他这个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所能够做主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包飞扬才希望省里能够出面推动这件事,省里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可以打开海州湾开发的新格局,一旦华夏石油总公司决定在海州地区上马重化项目,那对海州地区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也足以推动海州港的升级。

作为颇有经济眼光的江北省副省长,徐盛教显然也明白这件事背后的重大意义,但是毕竟因为真的要操作起来牵涉的方面比较多,事关重大,别说是包飞扬一个正处级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就是徐盛教他这个江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也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做得了什么主。因此,徐盛教也不敢在现场就对包飞扬轻易表态,只能斟词酌句地说道:“飞扬同志,你提到的这件事意义重要,回去后,我会向王书记和洪省长汇报。不过呢,在此之前,我看这件事还是不要大张旗鼓比较好。”

说完这句话,徐盛教把目光从秦时和包飞扬脸上扫了一圈。

秦时自不必说,连忙点了点头。包飞扬当然明白徐盛教的意思就是让他现在不要将消息透露出去,以免工作被动,也立刻向徐盛教表态道:“徐省长,请您放心,我一定会管严自己的嘴巴。”

徐盛教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又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