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及进大门,眼下豁然开朗,三进二井,中进是中亭,两厢抱厦庑廊,开阔恢宏,雍容敞亮。

天井是古建筑最具力学结构和富有艺术魅力部分,它是祠堂前后厅过度的构筑,又是为两厅宏观气势留出相应的视角空间,烘托两厅内外轮廓的物象,突出所表现在斗拱,牛腿和雀体上的镂空雕刻,天井是徽州派建筑史上的一大创新,它除渲染主厅的气势外,还有采光、通风、利水、观天、计时等诸多功能于一身,是建筑大师匠心独运的杰作,是建筑设计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亭是祠堂整体建筑艺术表现力的重心。它的规模和构思决定整体建筑的灵魂,而祠堂一般所拥有的感观上恢宏气势主要体现在中亭的大梁上。大梁才是祠堂类型的古典建筑艺术表现的最具力度的倾泻源和聚焦点。其实每楹都有若干跨度不一而形态相似的小梁、中梁和大梁。最大的梁一般采用重达万斤以上的巨樟雕刻而成'图1'。形成宝塔式的结构。梁的两端刻有两条卷曲柔和的龙须,更衬托出大小梁的曲线美。特别主梁从二步柱延伸到六步柱上,跨过四个柱档,从而省去中柱和两侧次柱,把支撑全楹的总份量通过大梁的传递,分别落到两侧边柱上,这样必然会以视角上突出了弓如弯月的大梁力抵万钓的宏观气势(见图2),达到偷梁换柱,出奇制胜的力学效应。实际上这种大梁效应在我们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大到朝廷,小到村庄,都要仰仗栋梁之才支撑。原来小小的姜姓所以能取代大姓郑氏成为阴阳街的主人,主要是代代都有像姜樟勇这样智勇双全的硬汉挑大梁而兴旺起来的。

由于这种大梁借力作用,中亭本该有四十五根柱脚落地,现仅用了二十根,从而使中亭结构更加简练而凝重,有效地拓阔实用空间,扩大视野,使中亭和前后厅遥相呼应,亭亭玉立,蔚然壮观。

各梁柱之间均有三维斗拱,雀体,动视犹如卷浪拍岸,静观似行云流水,气象万千,精妙绝伦,特别井天四边八根石柱上的斗拱、牛腿,结构严谨,雕刻别致,线条流畅,所雕镂的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栩栩如生,争奇斗艳,如天官赐福,猿猴献桃,松篁飞鼠,状元及第均属高难度的镂空深雕,反映了那个时代不同生活层次的人生心态和追求美好的主观愿望,这是一展历史风云的画廊,是一方浩瀚的人文艺海,是凝固了的历史。

司马度是文武兼备博学之士,精于风水,爱好古典建筑,涉猎三教九流。他以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是一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贯通的历史。在长达五千年的对立统一的消长中优势互补,从而沉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在风格流派繁多的建筑史上得到了印记。

闳济为了让阴阳街头面人物会会这位有识之士,调和他与保代副之间的不快,在望江楼酒家宴请司马度。

望江楼的明轩雕栏一尘不染,灯火通明,姜庚、姜杰、俊奎、维虎、景明等祠堂头首见闳济携着司马度上来,都整整齐齐地侍立迎候,他在茶馆的之举显然令阴阳街各层面的人物深生敬畏之心,姜杰一拱手说道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方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过奖了,老朽乃是一介武夫,浪迹山川有年,不过是尘世过客罢了”司马度方欲落坐,桌对面有位四十开外的莽汉,面带愠怒,很不自在,想必是维彪之兄维虎,于是随意向他拱手:“这位想是保长先生?今在茶肆误伤了令弟,多有得罪!”

“哪里,哪里,这都是家弟不贤,承蒙教训,还请前辈别放在心上。”

“爽快!不打不成交么。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冤家宜解不宜结,面向未来,以和为贵。来!大家为闲鹤与维虎老弟释怨干杯!”

酒过三巡,席上谈笑风生。司马度因道:“老朽在贵地祠堂里看到有副楹联:天水长流水,磻溪日月长,莫非贵祖来自天水郡?”

“不错,敝族正是西征将军姜维的后代!”一提起先祖,大家都有一种自豪感,于是再次饶有兴趣地聆听族首的宣教:“蜀汉未年,孔明既死,就把护国护主重任交给姜维,维忠君保国,在前线浴血奋战。没想到蜀主阿斗降魏,维痛不欲生,遥拜了先皇和武候,实施复汉大计。不幸谋破被戮,消息传到天水磻溪,家族一片惊慌。还好维有先见之明,早已暗授三个锦囊。于是家族在大祸临头时拆开第一个,里面只有一个‘遁’字。因而举族连夜逃遁。当魏军前来剿灭时,仅剩下一座空寨。

在家将护卫下,数千家族逃至玉门关,业已弹尽粮绝。在前有守军,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只得拆开第二个锦囊,只有“活祭”两字,于是族首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