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庄公谦虚的说,托您老人家的福,今年收成还不错。

桓王讥讽的说道,那就好,不然你又该割我的庄稼了。

一句话给郑庄公噎得哑口无言,朝堂上一片寂静,桓王怒视着这个不听话的臣子,随后拂袖而去。

郑庄公感到后脖颈一阵阵发凉,脑门上三条直线。。。。

心说,坏了,桓王这是要对我下手啊,说不定马上刀斧手一拥而上,我就找我爹报到去了。。。。。。

然而,一个温和的声音让他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周公黑肩。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一节 君臣斗

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人正是周公黑肩,他扶起惶恐的郑庄公安慰道:“别害怕,有我在呢,您不会有事”。

这句雪中送炭的宽慰一下子让庄公恢复了镇定,他连忙向周公施礼,赌咒发誓对天子、对朝廷绝无二心,一切谣传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给他使的绊儿,目的就是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妨碍我大周和谐发展,您劝劝天子,可千万别信!

周公不觉心里好笑,闲言碎语也就罢了,您带兵割了天子地盘上的庄稼,难道是你梦游不成?

可是老谋深算的周公不象刚刚登记的年轻天子一样心里存不住事儿,他不是不想去除郑庄公的势力,而是明白现在还不是时候,弄不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他拉着庄公的手,一脸诚恳的说道,对于这些流言蜚语组织是不会相信的,你放心,只要好好干你还是朝廷的卿士,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合作下去,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庄公万分感动,喏喏而退……

这次朝会表面上看就这样不欢而散,但对于双方而言却都各得其所,心里挺舒坦。周桓王这边羞辱了郑庄公,不蒸馒头也争了口气,在大臣们面前,在诸侯之间表明了展现了天子的威望;郑庄公这边虽然被领导批评了一顿,但是并没有因此送命,最重要的是保住了卿士这顶官帽,依然可以操纵朝局,对诸侯各国发号施令。

如此看来,两家都是赢家,真的是互利互惠了……

如果事情就此罢休,这对君臣之间或许就不会有那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战,没那一场大战,诸侯国之间明目张胆的相互兼并也就不会来的那么早,那么中国的统一也就要推迟了。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年轻的周桓王当然不能满足于痛快痛快嘴儿,因为他很快发现这位操纵朝局的老狐狸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底盘上呼风唤雨,来去自如。原因,很简单他还是朝廷的卿士,依然可以对朝政、对军队发号施令,培植党羽,将天子置于他的掌控。

治病要治根,若要铲除他的势力,必须剥夺他手中的权利!

问题是要怎么个剥夺法?这是要讲究政治手腕的,按周桓王的意思直接给他办了就完了,可是周公老谋深算,他知道凭郑庄公在朝廷和军队中的影响力,如果真把他逼急了,振臂一呼,鹿死谁手可就难说了!

他劝解周桓王,好事不怕晚,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一步一步的来,一边看他的反映,随机应变。如果出了问题我们还有回旋的余地。

别说,这招还是管用的。

不久以后,郑庄公接到了天子的诏书,意思很简单,从今儿起,您就不再是朝廷唯一的卿士了,西虢公这人不错,以后就是你的同事了,你们俩一起干这个差事!

按郑庄公割麦子那会儿的脾气,听到这个消息又得组织一个生产队去周天子哪搞生产去了。可是这次情况有所不同……

他和颜悦色的对使者表示完全拥护领导的决定,并且还要亲自去接受任命。

难道郑庄公真得被吓着了,服了?

他不是被吓大的,自打从娘胎里生出来,他历经了多少磨难,经历过多少危险,不但没有屈服过,反而让他更坚强,更强大!

他为何要亲自去接受任命?不是处于对天子的尊敬,而是掩人耳目,刺探消息,而后决定如何反击!

为了让广大诸侯都知道自己是个服从领导的好员工,他还拉上了齐僖公一起前往洛邑给自己做个见证。

公元前715年,周桓王正式任命西虢公林父为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共同分摊朝廷政务。

一左一右,看上去平起平坐,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左和右还是有区别的,那个时候右比左尊贵。也就是说,本来一直干一把手的郑庄公一下变成了副职,他心里能痛快吗?

权利分了,心也彻底分了,虽然还面带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