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报着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想法,郑庄公无奈的将这四邑交给了中央政府,然后回家耐心的等待苏氏给自己腾地方……

可是等来等去,人家却没有半点搬家的意思,该干嘛干嘛根不理这个茬。

郑庄公也不跟他要,直接找到周桓王讨个说法。你不是不给嘛?我找你老板问去!

事情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周桓王完全站在苏氏的一边,他对郑庄公表示,苏氏有功于武王,现在人家就是不搬,我也没办法,要不你再等等?

事已至此,郑庄公也看明白了这场戏的来龙去脉,你们果然是和起伙来骗我的底盘呀,那我还跟你这费什么话呀。算你们恨……

苏氏的十二邑没有得到,反而丢了在王畿内的四邑,更为严重的是,郑国从此失去了在王畿内的据点,要想再去领导家抢粮食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周桓王为自己这个一石二鸟的计谋很是得意,表面上看郑国确实被周桓王给骗惨了,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从军事上失去了对王畿的控制,从战略上也失去了左右朝政的主动权。

如此看来这个计划确实很成功,但是为什么郑庄公对此没有太大的反映呢?

不生气当然是假的,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还得往前看,往深层次看。

作为天下的共主,统领四方的天子,如此出尔反尔,明目张胆的欺骗下属,必然会引起天下人的反感,降低其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自己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却可以从道德上,从情感上博得诸侯的同情。

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赢得人心才是郑庄公最想要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五节 继续挑事

对于勤奋努力的好学生,老天爷还是很照顾的,所谓天助自救者,如斯是也。

正当郑庄公苦苦等待机会的时候,鲁国出事了。

公子翚杀了鲁隐公,立世子允为鲁国国君,是为鲁桓公。

鲁君为公子翚所立,话语权自然掌握在公子翚手中。

郑庄公得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出使鲁国,旧事重提交换许、祊二地。当然了,像碧玉这样的宝贝自然是一个也不能少的。

看在碧玉的份上,公子翚爽快的答应了郑国人,先前的约定终于在公元前711年正式得以履行。

对于郑庄公来说,这既是一个奇招,也是一步险棋。

把事情搞得这么大其目的一是为了报复周桓王骗取郑国畿内四邑,更重要的是他要挑事!

跟领导对抗不是自讨苦吃吗?很多时候,确实如此。

可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如果一个能力不强,又没有号召力的领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把你搞下去,你说该怎么办?一味迁就最后只能自取灭亡,因为这样的人有个特点,欺软怕硬,他会把你的忍让当成懦弱,会把你的委曲求全当成他自己的丰功伟绩,所以面多这样的领导,无论古今,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收拾他!恨恨的收拾他!

郑庄公知道,反正自己再怎么讨好领导,人家也不会再回心转意,已经失去了对朝廷的控制,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跟你丫死磕!

所以这次就是要把与周王室之间的裂痕扩大,从效果来看实际上将了周桓王一军!

您不管换田的事,在天下诸侯面前你算是栽了,很可能导致大家纷纷效仿,就凭你这地点儿领导水平必然处理不了,到时候还得让我重返朝廷中枢;

您要是管,一定要搞出大动作才能平息这件事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动作必然会留出更多的破绽,凭庄公的工作水平,瞅准机会反戈一击,彻底控制周天子,称霸诸侯也未可知。

对于强人来说,胜利是一种习惯;相反,对于衰人来说,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周桓王很不幸的成了这场游戏的衰人,按照敌人给他划的道,一步一步走向失败、走向耻辱。

周王室虽然早就对郑、鲁交换许、祊二田有了心理准备,但消息传来还是引起了一阵慌乱。周桓王更是觉得颜面尽失,暴跳如雷,在部分不负责任大臣的怂恿下,当即决定发兵*郑国。

关键时候,又是周公黑肩站了出来,他不支持对郑国用兵,理由很简单,咱们打不过他们。

周桓王很不服气,就算我的军队打不过郑国人,但我是天子,可以召集天下诸侯共讨之!

黑肩平静的对他说:"恐怕没人会来。。。"

桓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