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还是南讨,是迁都还是反击争论不休。

曹操终于下定决心,派出了与关羽私交极好的大将许晃为主将,领军攻关羽,以解樊城之围。

关羽猛樊城不下,亲自督阵,不防被曹仁一箭射中手臂,便演出了一场“刮骨疗伤”的好戏。

后人以为那医生是华佗,却不知华佗于建安十三年就已故去了。否则以他的神技,一包麻沸散下去,关羽便人事不知,莫说刮骨,便是摘心也不知疼痛了。

关羽就是关羽,面对坚城,他绝不退缩。扫平眼前的樊城,一马平川就可以直扑许都,许昌以南群盗纷起造反,与他遥相呼应,发誓投奔,并推动许昌内部的反曹力量密谋反对曹操。这一切,怎么能够放弃?更何况,眼下降了于禁,兵马充足,更不该放充这从来没有过的好机会了。

可惜的是,粮草不太充足,没关系,孙权的湘关按郡制也算荆州,去那里收取粮米便是了。——他才不管碧眼小儿会不会生气,反正自己不在乎他。

本来,在我的印象里,关羽只是大意一点,傲气一点,说了句不该说的话,也就是那个“虎女安能嫁犬子”。如此而矣,我还曾试着与诸葛乔分析和平解决东吴问题的可能性。但是后来才发现,这其间的矛盾早已到了我们无法解决的地步。孙权还算是能忍的,换了张飞,脑浆子都打出来了。

这时,另一个消息传来,世子刘铭刘升之携一支军队亲赴荆州,助关羽攻樊城。

我心激荡。这下好了,荆州本来局面已是混乱不堪,再加上他这样一个巨大的变数,真不知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刘升之入荆州时,仪杖辉煌,夺人双目,彪军护卫,文武促拥,关羽长一手携刘升之臂,同登城墙,一时万军齐呼,神采飞扬。王睿去看了,回来对我说道:“人家那才是少主的派头呢,哪象你,出门进门连个跟着的人都没有。丢人死了。”

我沉默片刻,问:“大家认为,刘升之来此何事?”

诸葛乔摇摇头道:“若论固位,他已为世子,难不成是来分功?”

王睿道:“分功?关云长自身难保,分什么功,来这里不怕让人活捉了去么。对了少主,我们若安排死士,于战阵中暗杀刘升之,你看如何。”

我脸色一变:“万万不可。”

王睿道:“我也是随便说说而矣。”

姜维道:“我们认为关公有难,不过推测而矣。关将军名动中华,降于禁,败曹仁,锋镝所指,群雄束手。我看长公子是来分这个名头的。”

诸葛乔道:“降于禁,败曹仁,锋镝所指,群雄束手,嘿嘿,伯约,你没去关羽手下,当真是屈了你的才。关羽好听此语,你在他耳边一日念三回,保证升你的官。”

议论一阵,不得要领,却听到消息,江东吕蒙病重,起用新秀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我暗道:“来了。”于是按先前所言,依旧各司其职,整军备武,重点针对东吴进行操演。

未几,没了后顾之忧的关羽果然下令,让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兵马守公安,四处抽调人马,迤逦北行,准备一举拿下樊城,然后挥兵北指,平定中原。

这此期间,我让糜芳写了封信,让关羽防备东吴。关羽自然发出冷笑,一把撕毁。

此次出战,关羽遇到了宿命中的朋友和敌人——徐晃。在这位与关羽交情莫逆的老朋友面前,关羽百胜之威忽然失灵,被徐晃连破数寨,丢了堰城,不得不止兵驻足。而刘升之为攻樊城,亲身立于营帐之外指挥,自宵达旦,一时士气大震,数次攻上樊城城头。曹仁亦自登城,亲冒矢石,督军决战,城内城外斗出真火,死者云集。

时间就在这种相持阶段渡过了。

第一部 风云渐掩英雄色 第二十五章 败局

此时的樊城,在关羽眼里,就是一块哽在他嗓子里的骨头,吞、吞不下,吐、又吐不出。何况,刘升之亲身来此,数万精兵围一个小小樊城,居然就拿不下来。曹仁这家伙,倒底是什么做的?

刘升之来荆州不久,他的名头便超过我了。他的亲身杀敌,更是大大激发了战士们的士气。这样一来,连糜芳看我的眼神儿都不太对了。自然,我不可能亲身攻城,一是我没有出头露面的机会,二是我本领太差,三是我怕死。

不过,我想,这个笨舅舅不会是想改换门庭吧。

此时,江吴终于有了动静。我们早早散出的探子报信,东吴营中有兵马动。我急唤舅父糜芳道:“东吴果欲攻荆州。”

糜芳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