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这说明司马懿的确有本事啊?”曹真奇怪夏侯霸怎么反替司马懿说话。

却听夏侯霸道:“我也觉得他本领高强,结果他攻到季汉皇帝地城池了,城中只有几千人马,大将军你知道,自来羽林军只是摆样子地,何况沙陵城不高,池不深,兵不多,将不勇,四面环攻,他居然不连续攻城,他以巨石两面封住谷口,我叫天不应,我叫地不灵,被他当成了弃子,为李严抓到,受尽屈辱。我想,为了大魏,受再多苦也值得,反正李严被围在谷中,没吃没喝,也多活不了几天……可是,这必胜之局,却突然破了,被他重伟的……居然闯围而出,司马懿居然丢下我逃走了!大将军,我那时居然不怪他,以为这是两军交战,根本就没想到他这是为夺我大魏江山,排除异已的作法!”

曹真听着夏侯霸的话,他说来说去都只是一面之词的怨恨,居然表面上看有些道理,但其实完全可以用将帅不和,角度不同来解释,根本没有力度,就以此说司马懿降敌,却还差得远,但听到排除异已一句,却不由心中一动,司马懿其人,对自己的实力是相当看重的,只要他管辖的事情,就要他自己说了算,而也正是因此,曹真对他更大放心。

“你如何说他是夺我大魏江山,排除异已?”

“大将军,渭南之战,我们没有看清司马懿,虽然陛下大败,而他自己一部未有任何损失,但陛下没怀疑他,其后河东之战他没有参加,北疆之战,是把我放进了套子,他逃走了,我也没有怀疑他,而最明显地就是洛阳之战,大将军是否知道,他几天丢地洛阳?”

“不是打了几个月么?”

“几个月,这是他放的虚信儿,我在阵前,有什么不知道的。娘的,这几个月,诸葛亮根本就是围而不攻,也不知他和司马这懿有什么默契,真到前两天,诸葛亮把司马昭放入城中。”

“司马昭?他还活着,不是传说他死了么?”

“那是司马家的诡话,我就和司马昭关在一起,他活得好好的,而且,隆了季汉!诸葛亮派他进城送了个信儿,送完之后,大将军,你相信么?有您在这里的力的牵制,拉住季汉最强大的张飞地人马,而您的手下郭淮又堵住了赵云和庞德的精兵,在洛阳,只有诸葛亮的一支人马,可结果呢?季汉攻打天下第一坚城地洛阳,只用了不到五天!大将军。您知道司马懿的本领,差不多的兵力,他会只守这么几天么?若说司马懿与季汉没有勾结,只怕天下人没人能够相信!”

“此话当真?”

“绝无半字虚言。”

“那郭准部岂不是危险了?”郭淮是曹真的嫡系人马,曹真不禁区担心。

“大将军。郭淮郭大人被丢在季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已经降汉了。”

“啊?!”曹真威觉似被砍掉了一条手臂,只觉一阵头晕,若说开始的时候,夏假霸说什么他还冷静的判断,但到了后来,曹真实在是受不了了,他看看桓范,桓范道:“大将军。夏侯大人身体虚弱,已是疲惫之极,我们还是出去说吧。”

曹真点头,两人来到帅帐。桓范道:“大将军,您怎么看这件事?”

“司马懿不可留。”只当着陆桓范一人,曹真没有半点隐瞒。

桓范早知曹真与司马懿有心结在,但他是曹真的手下,也就一心为曹真着想。

“不错,虽然司马懿眼下看来并不见得是真地归顺了季汉,但肯定有一点,他关不是一心为的大魏,他有他自己的心思,他在有计划的一步步削弱大将军的实力。眼下,曹休面对孙权的大军。喘不过气来,大将军在河内,可是嫡系却被一再削弱,陈群大人年事已高,又专心学术和法典,不好权谋,易受人欺,基这样下去,可就不得了啊。”

“可是,司马懿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么?若说他与季汉有密谋,想要归顺季汉,这实在难以令人至信。何况这种败仗,对他个人的影响更大啊。”

“大人,司马懿的实力不在前线,而在朝堂。”

“朝堂?”

“不错,大人,您不觉得司马懿这第三次被重用,很有几分诡异么?陛下为何会重用他?甚至把他从狱中提出,任命他守北疆,任命他为托孤重臣?”

这也是曹真一直没有想明白的地主,这也正是曹真一直对司马懿存有戒心的地方。自己也是托孤大臣,而且是托孤大臣之首,可是司马懿被重用的原因他居然不知道,这实在是很奇怪的事,难道,司马懿在朝堂上还有什么助力不成?

“大人,小人怀疑,司马懿是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