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赛夏人对勇士是敬重的,一只200斤重的黑熊,已经成为邢亮在部落里身份和荣誉的象征,也让邢亮在赛夏人心目中获得了极大的好感。可以说,这只黑熊也为此次结盟会商增添了不少的筹码。经过仔细筹划,最终双方商定成立向天湖赛夏自卫队,与抗日联军结盟,由抗日联军资助一批火器,并派人帮助训练。

为了表示诚意,邢亮和徐镶按照赛夏人的习俗,当即代表抗日联军与风大山和寨子中的各位长老一起举行了结盟仪式。风起、风扬二人各抱出一只大酒葫芦,依次向一字摆开的八只竹筒中注入自酿的米酒,然后捉来一只大公鸡,祭司用山刀斩断鸡的颈部,殷红的鸡血点点滴滴地滴落在竹筒里,米酒被染成一片血红。邢亮、徐镶、风大山和其他五位长老、祭司向着太阳的方向虔诚地并排跪下,一起举起盛满血酒的竹筒,齐声发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邢亮(徐镶、风大山……)和抗日联军(向天寨)愿与向天寨(抗日联军)结为同盟,驱除倭寇,共保家园,如有违誓,天理不容!”言毕,八个人将竹筒中的血酒一饮而尽。邢亮把两支村田式步枪作为信物赠送给风大山,风大山也向抗日联军赠送了赛夏山刀。

送走了祭司和长老们,热情好客的风大山,非要留客人吃饭。看看天已近中午,主人又盛情难却,而且徐镶也站在了风大山一边帮助挽留,于是邢亮他们吃了一顿地道的赛夏餐。香喷喷的芋头煮米饭,盐水泡生姜辣椒,辣上加辣,吃的邢亮满头大汗。

告别之际,风大山和风家弟兄依依不舍,并再三叮嘱邢亮和徐镶,半个月后一定再来向天湖,参加两年一度的南支赛夏人的“矮灵祭”!邢亮笑着接受了邀请。虽然心中希望能够等到举行“矮灵祭”的日子,但也知道这可能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小鬼子随时都会发动第三次“南进行动”,未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

离开向天湖后,邢亮一行在徐镶的带领下,又来到位于鹿场大山西麓的泰雅人部落。依靠徐镶与各部族熟络的人际关系,以及邢亮个人的人格魅力,顺利地与泰雅人结成了同盟。至此,台湾岛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基本形成。

第五十四章“虎头”试锋芒

说是“四季如春”,但台湾还是有春夏秋冬之分。农历十月,漫山遍野,绿意依然。渐次浓重萧索的秋风,带来了玉露凋伤、峡气萧森,让万物在不知不觉之中黯然失色。而那风声鹤唳、逐渐逼近的战云,又在这萧萧瑟瑟之中凭添了几分萧杀。

虽然浓密的战云笼罩着竹南、苗栗间的山地丘陵,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没有了前两次倭寇南侵时的那种张皇失措,抗日联军两度击退鬼子入侵,让这里的老百姓吃了两颗大大的定心丸。在那刚刚收割过秋实的层层梯田里,仍有执著于稼穑的村民三三两两地荷锄扬锨,整垄打埝、挖沟补渠。远处,一行身着棕绿相间碎花戎装的军人,踩着细碎的石子,大步流星地沿着山道赶了上来。为首一人身材高大威猛,步伐稳健,气宇轩昂,仪态雍容,看来是一个领兵的将爷。不过,这一段日子里,村民们见惯了身穿各色服装的军队往往来来,早就对此习以为常,谁也没有对这几个上山的军人给予过多地关注。

几个军人登上坡顶,眺望着远近的岗峦沟谷,一阵指指点点。大个子军官手持一个双筒的小管管子,放在眼前四处瞭望,一个参谋模样的军人聆听着他的说话,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着什么。当他们循着原路下山时,大个子停到几个正在干农活的村民身边,与村民们亲热地攀谈起来。他出语平和,神态安详平易,从今年的收成说到村民的生活;从附近村落的名字问到山下那条小路的走向。看见几位军爷很是随和,与众人聊得很是热闹,周围不远处的几个农民也围拢了过来。说到关切之处,有那胆大的便试探地问道:“军爷,是不是要在这里与‘四脚仔’大干一家伙?”

“嗯。”大个子若有所思地回答:“是呀,鬼子又要打过来了,这些梯田怕是要毁于战火了!”

旁边一个老农插言道:“这田土毁了咱们再整,就是再出一把子力气呗!只要能把‘四脚仔’赶出咱们台湾岛,就都值了!”

听了这话,那“军爷”的神色蓦地肃然起来,握住老农的手正容说道:“就冲你老的这句话,咱们也一定要把小鬼子赶出台湾!”说着,他又转过头对着站在周围的几个军人扬声说道:“同志们,听到了吗?这可是咱台湾百姓的心声啊!”

“听到了,一定要把小鬼子赶出台湾!”几个军人同时立正答道。

看了眼前的一幕,村民们不禁面面相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